譯文
東風輕輕地吹拂,雲兒縷縷隨風飄過。蕭蕭春雨時緊時緩不停歇。茫茫水邊的小樓閣,新歸的鷰子忙築窩。口銜香泥穿煙雨,落花粘身頻飛過。
小徑上落滿了海棠花,繽紛斑斕花香四發。綠肥紅瘦人愁煞。更哪堪,黃昏時節,庭院裏柳樹落啼鴉。還記得嗎,朗月如輝的月光下,那人帶著素潔的月色,輕輕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釋
虞美人:詞牌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闋各四句,皆爲兩仄韻轉兩平韻。
蕩颺(yáng):飄揚、飄蕩。
縷(lǚ):一條一條地。
蕭(xiāo)蕭雨:形容雨聲蕭蕭。
「水邊臺榭(xiè)鷰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句:謂新歸雙鷰銜泥築巢。臺榭,建築在高臺上臨水的四面敞開的樓閣。
糝(sǎn):摻和。
香繡:這裏指海棠花瓣。
成春瘦:花落則春光減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
柳啼鴉:歸鴉啼於柳上。
那人:指所思女子。
「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句:極言人與境界之實。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
序
《虞美人·春愁》是南宋詞人陳亮創作的一首詞。詞人在這首詞裏發出了年華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寄寓了作者的經邦濟世的思想抱負。在藝術手法上,全詞運用比興,層層勾勒,構成了深曲凄凉的意境,具有感人的力量。
賞析
詞的上闋開篇兩句沒有寫「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説「風」、「雨」。東風輕拂著大地,幾縷淡淡的雲彩在天空飄蕩。這兩句裏的「風」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雨中消逝的,領起了全篇詞意。「水邊臺榭鷰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兩句化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誰家新鷰啄春泥」的詩意。鷰子纔剛剛歸來,還未來得及觀賞芳菲春色,滿樹花朵卻已經凋零,如此景象,詞人不由産生滿腔感慨、滿腹愁緒。這裏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蕩颺」而來。鷰子新歸,而落紅已經成陣,目睹這種景色,詞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詞的下闋首句承上闋「落花」,開始描寫凋零的海棠。「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在此詞人雖然衹取了海棠一種花來進行描寫,但是讀者從中彷佛還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紅一地。當所有春花凋零幷被泥土掩埋,也就沒有什麽春色可言。用「春瘦」來形容春色漸失十分形象傳神,也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萬花凋零的滿腹愁緒中逐漸消瘦,逐漸疲憊不堪。結尾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開始出現人的形象,畫面也頓時變得更加豐富。
全詞無一字説愁,卻處處都透著愁緒。春天本是百花競放、喧鬧芳菲的季節,可是經歷一場風雨後,凋零的花朵,銜泥的春鷰,對月啼叫的烏鴉卻讓人頓感凄凉。花開花落雖是自然之理,卻引發了敏感詞人心中的無限愁緒,凄凉的其實不衹是春色,也是詞人因年華漸逝、壯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詞中的抑鬱哀婉之氣令讀者讀之不禁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動容。

陳亮
陳亮,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籤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 90篇诗文
陳亮的其他作品
- 《 醉花陰 · 其一重九,諸公招飲於茲者十有六人,偶掇 》 —— [ 宋 ] 陳亮
- 《 诉衷情令 》 —— [ 宋 ] 陳亮
- 《 一叢花 · 溪堂玩月作 》 —— [ 宋 ] 陳亮
- 《 南鄉子 · 謝永嘉諸友相餞 》 —— [ 宋 ] 陳亮
- 《 辛稼軒畫像賛 》 —— [ 宋 ] 陳亮
- 《 廷對應制 》 —— [ 宋 ] 陳亮
- 《 卜筭子 · 九月十八日夀徐子才 》 —— [ 宋 ] 陳亮
- 《 浪淘沙 · 令其二梅 》 —— [ 宋 ] 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