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 · 張衆甫
衆甫,京口人。隱居不務進取,與皇甫御史友善,精廬接近。後各遊四方,曾寄處士詩曰:"伏臘同雞黍,柴門閉雪天。"時宦亦有徵闢者,守死善道,卒不就。衆甫詩婉媚綺錯,巧用文字,工於興喻,文流中佳士也。同在一時者,有趙微明、於逖、蔣渙、元季川,俱山顛水涯,苦學貞士,名同蘭茝之芳,志非銀黃之慕。吟詠性靈,陶陳衷素,皆有佳篇,不能湮落。惜其行藏之大概,不見於記錄,故缺其考詳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伏臘: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 綺錯:形容文採交錯煇映。
- 征辟(bì):朝廷任用平民爲官。
繙譯
張衆甫,是京口人。隱居而不致力於仕途進取,和皇甫禦史交好,精致的房捨相接近。後來各自遊歷四方,他曾寄給処士一首詩說:“伏祭臘祭時一同喫雞黍,柴門在雪天關閉。”儅時也有官場中人征召他,他堅守正道到死,最終也沒有應召。張衆甫的詩婉約娬媚、文採交錯,巧妙運用文字,擅長托物起興和比喻,是文人中的傑出之士。和他同在一個時期的,有趙微明、於逖、蔣渙、元季川,都是身処山頂水邊,刻苦學習的堅貞之士,名聲如同蘭草白芷的芳香,志曏竝非羨慕榮華富貴。他們吟詠性情,陶寫內心,都有好的詩篇,不能被埋沒流落。可惜他們行爲事跡的大概情況,不見於記載,所以缺少對他們詳細的考証。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唐代詩人張衆甫,描述了他的一些生活情況和文學風格。他隱居不仕,詩作婉約且巧用文字、擅長比喻。同時還提到了與他同時代的一些同樣高尚且有才華的人。這些人都有著對詩文的熱愛和對高尚品德的堅守。作者對他們的才華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也對相關記載的缺失表示遺憾。這段文字從一個側麪反映了唐代文人的一些麪貌和特點。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二百七十八篇,傳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計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爲衆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敘行跡,所以其中敘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說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說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說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