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詩 · 其一 · 登臺望秋月
註釋
- 練:白色的絹。
- 照曜(yào):照耀。
- 三爵臺:古代宮殿臺觀名。
- 徘徊:此處指月光在殿宇間流動。
- 玳瑁(dài mào)梁:用玳瑁裝飾的屋樑,極言宮殿華麗。
- 華榱(cuī) :華麗的屋椽。
- 璧璫(dāng):用璧玉裝飾的瓦當。
- 黼(fǔ)帳:繡有黑白斧形圖案的帳幕。
- 洞房:深邃的內室。
- 飛燕:指趙飛燕,漢成帝皇后,善歌舞。
- 班姬:即班婕妤,西漢女文學家,後失寵。
- 桂宮:宮名,漢武帝時建造。
- 離離:整齊有序的樣子。
- 湛(zhàn):清澈。
- 規:圓規,這裏形容月亮圓。
- 委:散佈。
- 素:潔白的絹。
- 愁軒:令人發愁的居所。
- 蓬影:蓬蒿般的身影,形容悲傷孤單。
- 玉墀(chí):玉石砌成的臺階。
- 霜靄(ǎi):霜氣。
- ?(pīng):同「憑」,憑藉。
- 天衢(qú):天空廣闊的大道。
- 徙(xǐ)度:越過。
- 轢(lì):經過。
- 長漢:銀河。
- 帷幌(huǎng):帳幔。
- 朱庭:紅色的庭院。
- 奕奕:明亮的樣子。
- 青瑣:宮門、窗戶上刻有連環形花紋。
- 閒(xián)階:空蕩的臺階。
- 寡鵠(hú):比喻寡婦。傳說齊國一個寡婦傷夫早死,遂悲歌雲「悲將雛兮累死,兩三年兮寡獨鵠」 。
- 文姬:即蔡文姬,東漢才女,曾被匈奴擄走。
- 淹留:久留。
翻譯
仰望秋天的月亮,秋天的月光潔白如絹。光芒照耀着三爵臺,在九華殿間徘徊流轉。 九華殿中有裝飾精美的玳瑁梁,還有華麗的屋椽與璧玉裝飾的瓦當。用這雕樑畫棟的明麗色彩,映襯明亮的月光。凝聚的光華照入華美的帳幕,清冷的光輝懸於深邃的內室。先照過趙飛燕居住的門戶,又映照着班姬的臥牀。桂宮嫋嫋飄落着桂枝,寒露悽悽凝結成白露。上林苑中遲落的樹葉沙沙作響,雁門的早飛大雁有序地飛過天空。月亮清澈秀美的樣子好像圓規畫出的一樣,散佈的清光如同潔白的絹布。月光照亮了那令人發愁的居所中蓬蒿般孤單的身影,映照着走過金階的輕盈腳步。家中的人面對此景歡笑歌唱,離家遠行的人看見這月色卻是悲傷又羨慕。月光經過衰敗的園圃,映照在寒冷的草叢;凝結於清冷的夜晚,伴隨着蕭瑟的秋風。月光與庭院的白雪一同潔白,還與池中殘荷相映添紅。照着玉石砌成的潔白臺階,含着濛濛的霜氣。憑藉天空的廣闊大道移動,越過銀河在空中飛行。有時隱在巖崖後半遮半現,隔着帳幔才透進來光亮。它在紅色庭院裏灑下明亮光輝,進入刻有精美花紋的門窗玲瓏閃爍。空蕩的臺階上寡婦悲傷嘆息,沙洲上離羣的大雁哀怨鳴叫。蔡文姬在胡地宮殿哭泣,王昭君思念着漢宮。我又算是什麼人呢,長久地滯留在這華山以東。
賞析
這首詩以秋夜之月爲線索,描繪了月光下衆多的場景,構成了一幅宏大而細膩的秋夜月景圖。開篇直接點明「望秋月」,並形容月光「如練」,給人以清冷柔和的直觀感受。隨後描寫月光在宮殿建築間流轉,通過對宮殿奢華裝飾如「玳瑁梁」「華榱」「璧璫」等的描寫,展現出富貴華麗之景,而月光與這些雕麗之色相襯,更添一種高雅神祕的氛圍 。接着寫月光入帳、照牀,又提及趙飛燕與班婕妤,借這兩位女子不同的命運,隱含了一種人事興衰之感。
詩中還巧妙地融入了諸多自然形象,如飄落桂枝、寒露凝結,樹葉鳴響、大雁飛過等,營造出一種秋天特有的蕭瑟、清冷氛圍。詩人用「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細膩描摹月亮的形態與清光,使月亮彷彿觸手可及。月光下,又有居人與別客面對月色的不同反應,以對比突出離別的哀愁與對故鄉的思念。後半部分更是以多個典故引出「悲」「怨」「泣」「思」等情感,進一步將這種哀傷的情懷擴大化。最後詩人以自身發問「餘亦何爲者,淹留此山東」,將個體置身於這宏大的秋夜月色之中,表達出一種孤寂、滯留他鄉的落寞之感。整首詩情景交融,辭藻華麗但不失清新意趣,充分展現了沈約詩歌善於描寫自然、細膩抒情的特色。

沈約
沈約的其他作品
- 《 宋書 · 卷九十八 · 列傳第五十八 · 氐胡 》 —— [ 南北朝 ] 沈約
-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五 》 —— [ 南北朝 ] 沈約
-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一 於穆 》 —— [ 南北朝 ] 沈約
- 《 伤春诗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诗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六十三 · 列傳第二十三 · 王華 等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二十 · 志第十 · 樂二 》 —— [ 南北朝 ] 沈約
- 《 宋書 · 卷五十六 · 列傳第十六 · 謝瞻 孔琳之 》 —— [ 南北朝 ] 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