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王謝堂前:即王導和謝安。
烏衣巷:原是三國東吳禁軍的駐地,後東晉王謝在此居住。
序
《黃鶯兒·贈鷰》是清代文學家張潮創作的一首散曲。該散曲前四句寫鷰子在泥中銜回落花修補畫棟上殘破的彩繪花朵,鷰子都不忍花朵殘破,有擬人意味;中間四句寫鷰子在半開半掩的珠簾內,半摻着羽翼,感傷眼前破敗“堂前王謝”,既有擬人手法,又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暗含用典。作者實寫眼前的衰敗,化用典故,讓人聯想到舊時的王謝堂,虛實結合。
賞析
作者描寫鷰子,運用了擬人、用典、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攜歸畫棟修花口”“千般訴說”等是擬人。“王謝堂前”,即王導和謝安,“烏衣巷”,原是三國東吳禁軍的駐地,後東晉王謝再此居住,繁華一時,終歸衰落,與“花落”“銜花”等實寫對照,既是用典又是虛寫。
這首散曲中的鷰子不銜泥而銜花,是憐惜花朵零落,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彩繪的花朵。抒發了惜花傷春、痛惜衰敗的感情。“攜歸畫棟修花口”即修補房梁上斑駁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寫燕子惜花故銜花,實則寄託了作者惜花傷春之情。後四句通過寫“烏衣巷”的衰落,“王謝”家族的沒落以此抒發痛惜衰敗之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鷰子是一種候鳥,春來秋去。從前鷰子飛來,總是在王、謝等豪門世族寬敞的宅子裏築巢。如今舊世族的樓臺亭閣蕩然無存,這裏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鷰子也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了。開頭特地用“舊時”兩字加以強調,巧妙地賦予燕子以歷史證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尋常”兩字,強調今昔居民截然不同,從而有力地表達了滄海桑田的鉅變。晉代豪門世族的覆滅,暗示當代的新貴也必將蹈此覆轍。
該詩中與劉禹錫的烏衣巷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借前人語句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張潮
淸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人,字山來,一字心齋,號仲子,自稱三在道人。生於順治七年(西元一六五〇年)生。父張習孔官至侍郎。心齋少年能文,與冒辟疆、孔雲亭、陳迦陵等名士有詩文往來,言論詼諧,觀點精闢,處世瀟灑,交友不拘,姑蘇孝廉張爲泉曰:「老子化胡,潮子化吾;我心齋兄,自化化人,自娯娯人。」心齋不喜八股文,苦讀不第,後補官,僅至翰林院孔目。康熙四十六年(西元一七〇七年),卒。心齋著作等身,論文貴「眞」,其文風格簡明、内容深長,廣爲衆人接受。嘗刻印《檀几叢書》、《昭代叢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帙)等。亦精髙階幻方,於《心齋雜組·巻下·算法圖補》嘗更正程賓渠《算法統宗》之百子圖(十階幻方)。著有《虞初新志》、《檀几叢書》、《昭代叢書》、《花鳥春秋》、《玩月約》、《滇南憶舊録》、《幽夢影》、《詩附録》、《花影詞》、《心齋詩集》、《心齋雜組》、《補花底拾遺》、《奚囊寸錦》、《尺牘偶存》、《尺牘友聲二集》、《尺牘友聲三集》、《書本草》、《飲中八仙令》、《酒律》、《下酒物》、《聯莊》等。
► 232篇诗文
張潮的其他作品
- 《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三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序 · 二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三 · 六十九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三 · 二十九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一 · 四十六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一 · 九十五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二 · 十七 》 —— [ 清 ] 張潮
- 《 幽夢影 · 卷三 · 七十三 》 —— [ 清 ] 張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