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贈汪秀才
袖手看飛雪,高臥過殘冬。飄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鴻。挾取筆端風雨,快寫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籠。大笑了今古,乘興便西東。
一尊酒,知何處,又相逢。奴星結柳,與君同送五家窮。好是橘封千戶,正恐樓高百尺,湖海有元龍。目光在牛背,馬耳射東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袖手:表示閒坐、置身事外。
- 高臥:安臥,指悠閒自在地躺着。
- 底事:何事。
- 挾取(xié qǔ):攜帶取得。
- 筆端風雨:形容文章或書畫氣勢磅礴,如同風雨般凌厲。
- 丘壑:深山幽谷,常比喻深遠的意境或心懷。
- 樊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
- 奴星:星名。古人認爲是兇星。
- 結柳:用柳條編製成車、船等物。舊時迷信認爲可以送窮。
- 五家窮: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種窮鬼。
- 橘封千戶:出自「橘井」典故,比喻有衆多賦稅收入的封地。
- 樓高百尺:常用來形容樓閣很高。這裏可能暗示一種高遠的志向或處境。
- 元龍:指陳登,三國時人,爲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湖海元龍」表示具有豪情壯志、磊落不凡的氣概 。
- 馬耳射東風: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於衷,充耳不聞。
翻譯
閒坐看着紛紛揚揚的飛雪,安臥着度過這殘冬天。不知爲何春天飄然來臨,竟先於我追逐着孤獨的鴻雁而去。筆下如有風雨一般(揮毫潑墨),盡情抒發心中深遠的意境,絕不甘受困在塵世的牢籠之中。放聲大笑,看盡古今之事,趁着興致隨意地東西奔走。 一杯酒啊,不知在何處,能與你再次相逢。用柳條編車馬,我與你一起送走那五種窮鬼。最好能擁有如衆多賦稅收入般的富足生活,又只怕志向高遠如那百尺高樓,畢竟你有着湖海般豪邁的氣魄與胸懷。我關注着田園平凡事物(目光在牛背),而有些人卻對我的話充耳不聞(馬耳射東風 )。
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汪秀才的讚美,抒發了詞人自身的襟懷志趣。上闋以描寫冬日景色開篇,描繪出一種閒適自在的生活狀態,隨後筆鋒一轉,展現汪秀才如風雨般凌厲的才情,以及不肯受世俗拘束、瀟灑不羈的自由靈魂。「大笑了今古」一句更是凸顯出他超越常人的豁達與豪邁。 下闋圍繞與友人的情誼和期望展開。「一尊酒,知何處,又相逢」流露出對友人重逢的渴望與期待。送窮的描寫爲詞增添了別樣的趣味,既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有對現實困境的調侃。「橘封千戶,樓高百尺,湖海有元龍」三個意象層層遞進,從物質的富足到志向的高遠,再到豪邁的氣魄,全面地刻畫了一個有着豐富內心和遠大抱負的人物形象。最後「目光在牛背,馬耳射東風」則似乎是略帶無奈的自我調侃,給全詞增添了一絲幽微的生活意趣,展現出詞人既灑脫又有些困於現實的複雜心境 。整首詞意境開闊,情感真摯且豐富,語言豪放灑脫又蘊含深刻內涵。
張元幹
張元幹,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後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幹爾後漫遊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 423篇诗文
張元幹的其他作品
- 《 再用前韻重哭德久賢使君 》 —— [ 宋 ] 張元幹
- 《 點絳脣 · 其二 》 —— [ 宋 ] 張元幹
- 《 彭德器北堂太夫人輓詩 》 —— [ 宋 ] 張元幹
- 《 水調歌頭 · 其二和薌林居士中秋 》 —— [ 宋 ] 張元幹
- 《 點絳脣 · 其二 》 —— [ 宋 ] 張元幹
- 《 十月桃 · 其二爲富樞密 》 —— [ 宋 ] 張元幹
- 《 南歌子 其一 中秋 》 —— [ 宋 ] 張元幹
- 《 奉同黃檗慧公秀峯昌公丁巳上元日訪鼓山圭公遊臨滄亭爲賦十四韻 》 —— [ 宋 ] 張元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