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園

· 黎簡
水景動深樹,山光窺短墻。 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 幽竹如人靜,寒花為我芳。 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拼音

本詩結構簡單,卻以意境勝。 以畫寫詩,唐王維時已發展得極好了,而黎簡此作,與其稱為畫詩,不如看作是現在的「微電影」一類的東西,從一個攝像者的視角描繪了一段時間裏詩人眼中的小園美景。 鏡頭首先對準的是平靜的池水,水面倒映著層層深樹,亦遠亦近,微風一起,水面輕搖,樹影也跟著迷亂起來,更顯深遠有致。鏡頭上移,詩人開始眺望遠處的山巒,有趣的是,他幷沒有用「山光入短墻」一類俗語,而是變換角度,反客為主,偏偏説成是山光越過短墻,正探頭探腦地偷窺著園中景色。一箇「窺」字,讓整聯都活了起來,移詩人情感於山巒,不僅寫出了山光之可愛,也借山光之「窺」有力地烘託出了小園之可愛,其匠心令人叫絶。 稍稍調小焦距,詩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黃葉。入秋之後,黃葉挂滿樹木,綴滿村莊。此處黃葉之黃,不是枯黃,不是蔫黃,而是一種絢麗奪目的鮮黃,是鏡頭中的亮色。詩人就在這悅目的鮮黃中,時而左顧,時而右盼,發現自己東側的黃葉平平無奇,而西側黃葉卻能化其鮮亮之顔色入落日之斜輝,奇絶美絶。是謂「一半」。詩人何以知黃葉之滿?自然是各箇方向都曾長凝久駐,也正因此纔能比較出「一半」來,有了前句作底,後句纔站得住,也更有韻味。此外,這一聯兩句在全詩皆對的情況下看似不工整,實則拗有拗的好處,詩人正是為了突出「一半入斜陽」著心之苦,景色之美,纔故設拗句,引為亮色。 接著,鏡頭轉到身邊,幽竹靜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詩人在如斯美景中,為何説小園衹宜「小立」呢?原來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詩人從「斜陽」看到「新月」,實在已有一段時間,此時不耐寒冷,衹好歸去,也是無可奈何。用月來寫寒,這不是什麽新發明,「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寫出寒冷的同時,又雙層比喩出清靜高潔之品質的,似不多見。 可能有人認為,本詩前兩聯寫景,頸聯過渡,尾聯寫人,這樣説不是沒有道理,但失之獃板。作為一篇微電影式的小詩,因為一箇鏡頭(亦即攝像者)的存在,本詩實際上句句有人,處處有人。樹影迷亂是人眼所見,山光窺園是人心所想,一半黃葉入斜陽,更暗含著詩人癡立園中之狀。幽竹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詩人高潔品質的象徵。景色固然是外物,但選景則是衹有人纔能做到的,尤其是此詩的景物描寫加入了大量的主觀發揮。所以這首詩不僅表現了小園之美,也著意寫出了詩人自身的高雅情懷。
黎簡

黎簡

清廣東順德人,字簡民,一字未裁,號二樵,又號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乾隆五十四年拔貢。詩畫書稱三絕,詩學李賀、黃庭堅,刻求新穎,書得晉人意。性喜山水,所居百花村,有衆香亭、藥煙閣等勝。名流來粵者無不過訪。有《五百四峯草堂詩文鈔》、《藥煙閣詞鈔》、《芙蓉亭樂府》等。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