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賦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
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影來池裏,花落衫中。
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吹簫弄玉之臺,鳴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醱醅。芙蓉玉碗,蓮子金盃。新芽竹筍,細核楊梅。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綠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金鞍始被,柘弓新張。拂鹿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樑。豔錦安天鹿,新綾織鳳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
拼音
譯文
春天又回到了宜春苑,披香殿中在趕製着春遊的新衣。滿樹的鳥兒在新年開始之際鳴叫,二月裏的楊花隨着春風滿路飄飛。就好像到了河陽縣,四處都是盛開的花朵;又彷彿走進了金谷園,一片綠樹蔥蔥的景象。一叢叢香草妨礙了人們的腳步,飄浮的遊絲似乎要攔住眼前的道路。美麗的女子們要進入上林苑,爭搶着渡過河橋。有的來自陰麗華的金屋,有的來自趙飛燕的蘭宮。他們頭上戴着朵朵金釵,高高的髮髻,彷彿一陣風便能吹倒。黛眉像柳葉一樣翠綠,容顏似桃花那樣豔紅。她們的身姿倒映在池水中,衣袖上落灑着花朵。魚兒在水苔下游動,青青的麥苗遮蓋野雞。高臺上傳來了弄玉的簫聲,水面上可聽見凌波仙子佩玉的和鳴。這裏既有戚里的富家,又有新豐的美酒,石榴酒飄香,葡萄酒甘醇。荷花般的玉碗,蓮子狀的金盃,鮮嫩的竹筍,細核的楊梅。彈琴的女子像綠珠,進酒的女子如同卓文君。
玉管調好了音調,琴絃奏出了曲聲,彈奏的是《陽春》、《淥水》等名曲,伴隨着音樂的是翩翩妙舞。吹笙鼓簧更渲染了氣氛,急弦促柱不時變換着節拍。歌扇團團如滿月,節鼓聲聲伴花飛。其中有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在小苑停車,又來到長楊。金鞍被於馬背,良弓滿張其弦。馳道上塵埃揚起,隊隊騎手進入射獵場。馬是天池產的良種,腰帶鑲嵌着荊山美玉。錦袍上繡着天鹿,綾襖上織有鳳凰。
三月三日上巳節,河邊到處是遊人,傍晚時分,他們開始祈神還願。樹下有遊人往來,沙頭有人渡水。衣袖上裝飾着鏤金薄片,領巾上點綴着珠寶。太陽已經在高高的山頭上偏斜,遊人們酒興未盡尚未歸家。池水照人勝過掛在屋內的鏡子,衣裳薰染的香氣趕不上外面的鮮花。
注釋
宜春苑:漢武帝所造,在今陝西西安。
披香殿:漢武帝宮殿名,在今陝西西安。
新年:一年之始,指春天。囀:形容鳥聲婉轉。
河陽:今河南孟縣,晉代文人潘岳曾爲河陽令。
金谷:晉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園,在今河南洛陽西北。
遊絲:春天蟲類活躍,所吐之絲很長,到處飛揚。兩句言草多絲長,礙人行路。
上林:宮苑名,漢武帝所建,在今陝西西安附近,本爲秦舊苑,漢武帝增廣之,方三百餘里,離宮七十餘所,苑中養百獸,名果異卉三千餘種。
河橋:古橋名,晉杜預建,在今河南孟縣西南,東晉以後常爲兵爭之地。
出麗華之金屋:麗華,指陰麗華,東漢光武帝皇后。金屋,漢武帝兒時曾說如果能娶阿嬌(陳皇后)爲妻,當以金屋藏之,這裏指華麗的宮室。
下飛燕之蘭宮:飛燕,趙飛燕,西漢成帝皇后。蘭宮,與上句“金屋”一樣都泛指華麗的宮室。
釵朵多而訝重:釵朵,做成花朵形狀的釵。訝重:指首飾很多,重得嚇人。
髻鬟: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將頭髮盤起束於頭頂。
眉將柳而事綠:將,與。爭綠,當時婦女用一種綠色顏料描眉。兩句言眉毛與柳葉爭綠,面色與桃花爭紅,都是誇說美貌的意思。
三日曲水向河津:三日,指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古人在這天來到水邊洗濯以祈福驅邪。曲水,流水環曲爲渠,古人於上巳節在水邊舉行宴會,在水渠中放置酒杯,任其漂流,流到誰的面前,誰就用來飲酒。河津,河邊渡口。上巳節是農曆三月三日,始於六朝晉代,人們把薺菜掛在門頭、鍋竈上,婦女則把薺菜花戴在頭上,藉此消災解難。南朝民謠:“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這天人們會探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以治頭痛。
解神:祈神還願。
流杯客:傳說東漢年間,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見桃樹下有一杯流出,內有胡麻飯,後遇到兩個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後還家,子孫已過了七代。
沙頭:水旁之地。東晉永和三年,桓溫伐蜀,從山陽出江南,李勢遣將拒溫,將士從沙頭津北渡。
鏤薄:薄,通“箔”。意思是鏤刻金箔爲圖案。
帖:貼近,這裏是搭配的意思。兩句指在衫袖上飾以金屬,在衣領上穿著珠子。
三晡:傍晚時分。
序
《春賦》的作者是庾信(注:庾的讀音:yǔ),文中描寫統治階級春遊時的狂歡極樂,辭藻則備極絢麗,對仗亦工,充分表現了六朝的綺靡文風。
賞析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這是說,宜春苑裏,剛感覺到春氣的萌動,披香殿裏的妃子們,早已喜氣洋洋的穿上了春衣;歡快的鳥聲千鳴百囀,還沉浸在新春的試喉之中,轉眼間已見楊花飄舞,飛蕩滿城了。
“河陽一縣並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這兩句是說,在潘岳栽桃滿園的河陽,剎那間成了燦若雲霞的桃花世界;而從石崇那馳名遐邇的金谷園中,更有萬株花樹吐豔爭輝!
“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這兩句是說,在春光照眼之中,那一叢叢帶着晶瑩露珠和清淡芳香的蘭草,固已叫人流連駐足,捨不得離去;更何況還有飄飛空中的蛛絲,在路上拂來拂去,簡直就是撩撥不盡的春之妙緒呵!
“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這兩句是說,遊春的人就像來到了開放的上林苑,又像擁擠在河橋上來到對岸。
也許是春天來得太快吧,作者的開篇也下筆如飛。在短短的一節中,以“春”字領起,在歷史時空的巨大轉換中,追蹤着春歸大地的腳步。將鳴禽、飛絮、花樹、草色,從西起長安,東到河陽的宮苑名園中推涌而出,造出了一個如此濃郁、如此璀璨的春天的世界!怪不得遊春賞景的人都要蜂擁而至了。
“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這兩句是說那些裙裾飄曳的仕女,她們穿戴高貴,豔光照人,彷彿就是陰麗華從漢光武帝的金屋露面,趙飛燕含笑盈盈步出漢成帝的昭陽宮。
“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這四句寫遊春仕女的嬌媚可人:梳得高高的髻鬟,真怕要被多情的春風吹亂了呢;髮髻上插滿了金釵,居然也不怕壓得太重。在恍惚迷離之際,正不知柳葉比娥眉更翠呢,還是人面比桃花更豔?
“影來池裏,花落衫中。”這兩句是說,在池水、落花的漾映之中,景美,人更美。
這一段,寫遊春賞景人流中的仕女。那幽幽的春日,不正因了這些女郎的賜予,纔有了那般迷人的魅力的麼?借人畫春,這真是作者頗得意的一筆!
“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這兩句是說,臨水看石苔下悠然藏身的游魚;從剛泛青的麥壟間驚喜的瞥見竄飛的雉鳥。
“吹簫弄玉之臺,鳴佩凌波之水。”這兩句是說,登上的亭臺,彷彿還是傳說中的蕭史、弄玉吹簫昇天之處;流水淙淙,似乎還可聞江妃、洛神解佩、凌波之音。
“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戚里:西漢時皇室姻親居住的地方,在長安城中。新豐:古縣名,在陝西臨潼東北。其地以美酒著名。這兩句是說,這些遊客,都是富貴人家,隨載的更有名揚天下的新豐美酒。
“石榴聊泛,蒲桃醱醅。芙蓉玉碗,蓮子金盃,新芽竹筍,細核楊梅。”醱醅:未濾過的再釀酒。這幾句是說,芬芳的佳釀,盛滿芙蓉和蓮子形的玉碗金盃,再加上春日獨有的“新芽竹筍,細核楊梅”。
“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這兩句是說,彈琴的是石崇的愛妾綠珠,送酒的是年輕貌美的卓文君。
“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淥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陽春、淥水:琴曲名。對鳳、回鸞:舞名。這兩句是說,奏起了陽春和淥水的曲調,跳起了對鳳和回鸞的舞蹈。
“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炙:燻烤。簧暖時則發聲清越,故天寒時須烘烤笙簧。箏:撥絃樂器,面上張弦,每弦用一柱支撐,柱可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這幾句是說,笙簧經過烘烤,箏柱經過調試,花容月貌都融進了音樂和舞蹈之中。
“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協律都尉:指武帝時代的李延年。射雉中郎:晉太康時代的潘岳,任虎賁中郎將,作《射雉賦》。長楊:漢代行宮名。這幾句是說,音樂大師,射擊高手都乘着車,騎着馬趕來了。
“金鞍始被,柘弓新張。拂塵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樑。”馬埒:跑馬道。分朋:分作一對一對。射堂:古時習射之地。天池:指陝西神馬山泉,乃龍馬所生處。荊山:山名,相傳卞和得璞玉於此山。玉樑:帶名。這幾句是說,披上了金色的馬鞍,拉開了柘木的硬弓,看清了跑馬道,參賽的射手一對對走進了射擊場所。馬是天池的龍馬,玉帶是出於荊山的玉帶。
“豔錦安天鹿,新綾織鳳凰。”天鹿:白鹿。古人以爲祥瑞的徵象。這兩句是說,豔錦以天鹿爲修飾,新綾則織有鳳凰的圖案。
春色之美堪供觀賞,但它的妙處更在於可餐可醉!豪奢的飲宴,把春日又裝點得多麼歡暢、熱烈!飲宴中少不了歌舞,散宴後還可去“射堂”騎射——在觥籌交錯之間,“連騎長楊”之時,簡直薈萃了歷史上所有的名人:送酒的有年輕貌美的卓文君,彈琴的是石崇的愛妾綠珠,調度音樂舞蹈的有武帝時代的協律都尉李延年,趕來射擊的有晉太康時代的虎賁中郎將潘岳!能夠在這樣的春日,一睹這些騎着天池龍馬,佩掛荊山玉帶的名臣丰采,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了。作者正是這樣,在巧妙的用典中,變凡成奇,把眼前的遊春之樂,與歷史的佳話,盛會交織在一起,盡情的渲染着春日的迷人的娛樂。在作者筆下,這春景確實是濃烈的可以醉人。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這是寫三月三日,曲水流觴的盛舉。是說人們於河邊引水環曲爲渠,流酒杯以行酒,祓除不祥,直至日晚。
“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這兩句是說,樹下是參與流杯的人們,沙灘上渡河的人們。
“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鏤薄:薄,飾。此言雕刻金屬爲裝飾。帖:緊貼。領巾:披巾。這兩句是描繪那些美女們的裝束。
“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這兩句是說,他們在河邊祈神還願,痛飲賞春,不覺日暮,還說不晚不醉不回家。
“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這兩句是說,那池水照影的美好意趣,又豈是屋裏、鏡中的孤寂自窺?所可比擬的?
末段寫三月三日,這一個古老節日的風俗,他們在河邊祈神還願,不覺日暮,特別是那些美人們,還不時回眸注視着帶給無窮樂趣的池水、花樹,最後一句感喟之語,從依依回首的女子口中寫出,爲一篇《春賦》留下了惆悵不盡的回味之韻。
《春賦》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圓舞曲,又是一幅絢麗的春之遊樂圖。全文以鮮麗的色彩,輕靡的情思,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讚美。文中大量化用典故,來描摹春景,狀貌遊人的情態,不僅不顯得隱晦,而且造出了時空、人物上古今錯陳、迷離恍惚的美好幻覺,更加濃了賦春的色彩和情趣。和庾信後期的賦作相比,雖然缺少剛健蒼茫的開闊和深沉,但從充滿青春活力而言,畢竟還是妍麗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