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懋舉以工爲師

萬歷末,詹懋舉者,守穎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見一老人,貿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之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拼音

譯文

萬歷年間後期,詹懋舉任潁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舉恰好在彈琴,木工站在窗外,擡頭指畫,好像在評價好壞。於是詹懋舉把他叫來問:「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回答説:「是這樣的。」於是詹懋舉便讓他彈,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剛纔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得很精妙。詹懋舉很驚訝,問他是從哪學來的。木工回答説:「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經看見一位老人進城賣柴,總把琴裝在口袋裏挂在柴擔的擔頭上,於是請求看看。但聽他彈奏,心裏聽著很高興,於是嚮他學琴。」詹懋舉贈予他金錢,他不要,説:「我衹是貧賤的木工,衹要做工的酬勞。」又説:「您的琴都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贈送的,現在把琴獻給您。」詹懋舉一看,果然是把好琴。於是詹懋舉跟著木工學琴,(學有所成,)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詹懋舉:人名。
  • 守穎州:任穎州的太守。,擔任太守。
  • 矯首畫指:擡起頭比劃着手指。(jiǎo),擡舉。
  • 詰所自:詢問他的來歷。(jié),追問,詢問。
  • 西郭外:城郭西部的郊外。,外城。
  • 貿薪:賣柴。貿,買賣 。
  • 囊此:用袋子裝着(琴)。,用袋子裝,名詞作動詞。
  • 受學:接受教導學習。
  • :通「值」,報酬。
  • (yí):贈送 。

翻譯

萬曆末年,有個叫詹懋舉的人,擔任潁州的太守。偶然一次召喚木工,詹懋舉正在彈琴,木工站在門外,擡起頭比劃着手指,好像在評價他彈得好壞。詹懋舉把他叫進來問道:「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回答說:「是的。」詹懋舉讓他彈奏,木工就將之前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奏了一遍,彈得非常美妙。詹懋舉感到大爲驚奇,問他師從何處。木工說:「我家在城郭西部的郊外,曾經看見一位老人,賣柴進城,擔頭上常常放着琴,我於是請求看看琴,聽了他彈奏,心裏十分喜歡,就跟着他學習彈琴了。」詹懋舉給他錢財,他不接受,說:「我只是一個木工,只要領取幹活的工錢就行了。」又說:「您的琴都是普通的材料,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送給我的,現在把它獻給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舉於是跟着他學習彈琴,當時的琴師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賞析

這篇文章通過講述詹懋舉與木工之間關於琴藝的故事,展現出一種不拘身份、虛心求學的高尚精神。木工身份低微,卻有着高超的琴藝,這打破了人們對於身份與才能的刻板印象。詹懋舉身爲太守,卻能放下身段,向木工請教學習琴藝,這種不恥下問的態度令人讚賞。同時,文章簡潔質樸地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純粹的技藝交流和對才能的尊重,沒有絲毫功利色彩。故事雖短,卻充滿深意,啓發人們在追求技藝和學問時,不應被身份等外在因素所限制,要以一顆謙遜好學的心去發現和汲取他人的長處 。

王士禛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説,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録》、《香祖筆記》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