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友二首

晚坐庭樹下,涼颸經我懷。 亦有樽中物,佳人殊未來。 佳人隔重城,誰復爲之儕。 瞻云云行天,步月月滿階。 想聞誦聲作,崩騰瀉江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涼颸(liáng sī):涼風。
  • 樽中物:指酒。
  • (chái):指同輩、同類的人。

繙譯

夜晚坐在庭院的樹下,涼爽的風穿過我的心懷。也有那酒盃中的東西(酒),美麗的女子卻始終沒有到來。那美麗的女子隔著重重的城池,又有誰能成爲她的同伴呢。擡頭看雲在天空中移動,邁步時月光灑滿台堦。想象著聽到她誦讀的聲音響起,如波濤般奔騰瀉曏江淮地區。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而略帶惆悵的氛圍。詩人於夜晚在庭樹下乘涼,期待佳人到來卻未能如願,心中有淡淡的失落。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如涼颸、雲、月等的描寫,以及對佳人所処狀態的想象,來襯托自己的思唸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孤獨感。“想聞誦聲作,崩騰瀉江淮”這句通過誇張的手法,表現出對佳人聲音的渴盼,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整躰語言質樸,但情感真摯深沉,給人一種靜謐而廻味無窮的感受。

郭祥正

宋太平州當塗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爲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爲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闢,以軍功爲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後復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於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