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魏掾招飲

我欲招魏子,小山嘗白醪。 月華雖未滿,已覺秋風高。 何物佑樽酌,肥鱸並蟹螯。 一飲洗百憂,軒冕稍可逃。 此語未及發,辱君先見要。 乃知志趣同,盍簪皆俊僚。 亦應喚舞娥,紅雲欲飛飄。 不然避謗傷,談話傾漁樵。 期歸一酩酊,世事如芭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掾(yuàn):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
  • 醪(láo):濁酒。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相聚。

繙譯

我想要邀請魏先生,在小山之上曾品嘗那白色的濁酒。月光雖然還沒有圓滿,但已經感覺到鞦風的寒意漸高。用什麽來助酒呢,是肥美的鱸魚和螃蟹的鉗子。喝上這一盃能洗去百般憂愁,官帽和車蓋也能稍稍拋開。這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承矇您先發出邀請。才知道志趣相同,朋友相聚都是傑出的同僚。也應該呼喚那舞女,紅衣服好像要飄飛起來。不然就避開誹謗和傷害,和漁人樵夫傾心談話。期望能夠一起大醉一場,世上的事就像那芭蕉葉。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與友人魏掾相聚的期待和曏往。詩中描繪了與友人相聚時的情景,如在小山品嘗白醪,以肥鱸和蟹螯爲下酒菜等,展現出一種悠然愜意的氛圍。詩人覺得與友人同飲能忘卻煩惱,拋開塵世紛擾。同時,提到大家志趣相投,相聚時的歡樂情景,以及對能盡情暢飲、不受外事乾擾的期望。語言自然流暢,情感真摯,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對友情和自在生活的追求。

郭祥正

宋太平州當塗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爲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爲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闢,以軍功爲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後復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於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