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嵩送劉推官赴幕府

我思嵩兮,三十六峯之蔥蒼。雲霞卷舒兮,紛五色而爛朝陽。 渺羣仙之不可見兮,時有鸞鶴雙翱翔。窮崖斷壑兮,飛泉吼怒舂琳琅。 儼修鬆與美竹兮,碧離離而低昂。考周室之卜世兮,顧八表爲中央。 天乃寵於吾宋兮,六陵相差而永藏。惟傳祚之億萬兮,豈八百以爲之長。 引伊洛之二水兮,聿通汴而注揚。回黃流於故道兮,滅湍射而汪洋。 橫星橋於河漢兮,紫闕峙而煒煌。列槐植之行秀兮,歷五代而經唐。 承太平之雨露兮,幸不遭乎伐戕。爲衆木之耆艾兮,如羽蓋之迭張。 慨離彼而適此兮,亦出處之靡常。既寓情於物表兮,獨思嵩之未忘。 忽有客兮鼓楫,言別我兮靈羊。將度庾嶺,沿濤江。 涉淮溯汴,入幕乎洛陽。詞氣有餘,頓挫鏗鏘。誠南士之穎出,然未始離乎炎荒。 請陟嵩而遠覽,循今古而徜徉。矯垂天之翼,燦瓊瑤之章。 於是被詔音,登玉堂。返視乎羅浮朱明,如棄魚目而懷夜光也。
拼音

郭祥正

宋太平州當塗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爲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爲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闢,以軍功爲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後復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於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