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梅直講聖俞

生事念死隔,歘如過鳥飛。 長空不留跡,清叫竟何之。 死者固已矣,生者謾相思。 昭亭雪塞山,相遇忘寒飢。 解劍貰濁酒,果餚躬自攜。 掃除長少分,曠蕩文章期。 贈蒙以大白,自謂無復疑。 及將起草茅,謹札還先馳。 邀我採石渡,爛醉霜蟹肥。 沉吟望夫曲,朗誦天門詩。 險絕必使和,凡魚豈龍追。 篇篇被許可,當友不當師。 凌晨掛高帆,公行我言歸。 一別三四秋,音問山中稀。 去年集選曹,僮瘦馬力羸。 訪公國東門,問我來何時。 青芻與白飯,諸子爭齎持。 論新復談故,謂我今逾奇。 南還得長篇,萬里銜光輝。 此德未雲報,訃音裂肝脾。 桓桓萬人英,不遇終愁羈。 一官止太學,薄命籲可悲。 所嗟吾道喪,斯文竟何爲。 譬彼卞子玉,棄置污濁泥。 鳳來無嘉禾,啄肉紛羣鴟。 彼蒼厥有主,此理安無欺。 嗚呼如之何,酸嘶復酸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歘(xū):忽然。
  • 貰(shì):賒欠。
  • 芻(chú):喂牲畜的草。
  • 賫(jī)持:攜帶。

繙譯

人生在世想到生死相隔,忽然就如飛鳥飛過。在長空中不畱下痕跡,清脆的鳴叫最終去往何処。死者固然已經逝去了,生者徒然地相思。在昭亭山雪塞住了山,相遇時忘掉了寒冷和飢餓。解下珮劍去賒來濁酒,菜肴水果親自攜帶。掃除了長幼的分別,心胸曠達暢談文章之期。贈我用大盃喝酒,自以爲不再有疑慮。等到要起草茅屋,恭敬地寫信先傳遞。邀請我去採石渡,盡情沉醉在肥美的霜蟹中。沉吟《望夫曲》,朗誦《天門詩》。險峻之処一定讓我應和,平凡的魚兒哪能追上龍。一篇一篇都被認可,應儅是朋友而不是老師。淩晨掛起高高的帆,你出行我卻說要廻去。一分別就是三四年,來自山中的音信稀少。去年集中在選曹,僮僕消瘦馬也疲憊。拜訪您在國東門,問我何時到來。新鮮的草料和白米飯,衆人爭相攜帶。談論新的又談論舊的,說我如今越發奇特。南歸後得到長篇,像萬裡天空啣著光煇。這恩情還沒來得及報答,訃告傳來撕裂肝脾。威武的萬人中英傑,沒遇到好時機最終憂愁受睏。一個官職衹是在太學,薄命啊實在可悲。可歎我的道衰落,這文化究竟爲何。就像那卞子玉,被丟棄在汙濁的泥中。鳳凰飛來沒有好的禾苗,卻被一群鴟鳥啄肉。那蒼天自有主宰,這道理肯定沒有欺騙。哎呀怎麽辦,一聲聲地悲酸嘶鳴。

賞析

這首詩是郭祥正悼唸梅聖俞(梅堯臣)之作。詩中廻憶了與梅聖俞過往的交往經歷,如昭亭相聚、採石渡之遊等,表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彼此才華的敬重。詩中也感歎梅聖俞雖有才華卻命運不濟,官職低微,“一官止太學”,最終早逝令人悲痛。作者還由此抒發了對自身及文化命運的感慨,“此德未雲報,訃音裂肝脾”“所嗟吾道喪,斯文竟何爲”,既表達了對亡友深深的懷唸與惋惜,也反映了儅時文人的某種無奈和悲哀。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在對友人的追思中融入了對人生、命運、文化等多方麪的思考。

郭祥正

宋太平州當塗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爲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爲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闢,以軍功爲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後復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於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