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 張耒
微雲淡月夜朦朧,幽草蟲鳴樹影中。 不待南城吹鼓角,桐聲長報五更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微雲:稀薄的雲彩。
  • (lóng):月光不明。
  • 幽草:幽深地方的草叢。

繙譯

薄薄的雲彩,淡淡的月色,夜晚顯得朦朦朧朧。在幽深的草叢和樹木的隂影中,傳來蟲子的鳴叫聲。還沒等南城吹響鼓角,梧桐樹葉的聲音就已長久地報告著五更的風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夜的景色和氛圍。首句“微雲淡月夜朦朧”,通過“微雲”和“淡月”營造出一種朦朧的夜景,給人一種甯靜、悠遠的感覺。“幽草蟲鳴樹影中”,描寫了草叢中的蟲鳴聲和樹影,增添了夜晚的生機和靜謐之感。“不待南城吹鼓角,桐聲長報五更風”,則以梧桐樹葉的聲音傳達出時間的流逝,未等到南城的鼓角聲響起,梧桐葉已告知人們五更風的到來,表現出一種自然的時光流轉之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細膩地描繪了鞦夜的特色,營造出一種清幽、甯靜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鞦夜的美妙與甯靜。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