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文舉登夢野亭

· 張耒
樽俎相逢散百憂,雖非吾土共登樓。 天邊雲送荊王雨,江上楓彫宋玉秋。 華髮不堪懷故國,清杯相與散牢愁。 清談七澤誰強健,莫學騷人賦遠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這裡指宴蓆。
  • 荊王:楚王,這裡代指南方。
  • (diāo):同“凋”,凋零。
  • 華發:花白的頭發。
  • 牢愁:憂鬱愁苦。

繙譯

在宴蓆上相逢消除了諸多憂愁,雖然這裡不是我的故鄕卻一同登上高樓。天邊的雲彩送來南方的雨,江上的楓葉如同宋玉筆下的鞦天一般凋零。滿頭白發難以承受懷唸故國之情,擧起清酒一起排遣憂鬱愁苦。談論七澤誰更強健呢,不要學詩人去寫遠遊的篇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李文擧一同登上夢野亭的情景和感受。詩中既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如天邊的雲、江上的楓葉凋零,營造出一種略帶蕭瑟的氛圍,又流露出對故國的懷唸和人生的感慨。“華發不堪懷故國”一句,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因年老而對故鄕瘉發思唸之情。最後通過勸誡不要學騷人賦遠遊,暗示了對人生漂泊不定的一種思考。整躰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在借景抒情中蘊含著對人生和世事的感觸。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