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上庠偶成

· 張耒
卷中課最詩成後,枕上功名睡美餘。 弟子解疑常隱几,輪人能笑久觀書。 山林沉痼時搔首,鬆菊耽淫自荷鋤。 幹世可能尋一飽,齏鹽未用食無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課最:考覈政績或學業成績爲上等。課,考覈。
  • 隱几:憑靠几案。隱,倚、靠。
  • 輪人:指製造車輪的工人。
  • 沉痼:指積久難治的病,這裏形容對山林的深深眷戀。
  • 耽淫:過度喜愛。耽,沉溺。淫,過度。
  • 幹世:求用於世,即謀取功名。
  • 齏鹽:指代粗茶淡飯。齏(jī),搗碎的姜、蒜、韭菜等。
  • **食無魚: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食無魚」典故,指生活待遇不滿足。

翻譯

在書卷中完成考覈奪得佳績,吟成詩篇之後,在枕上安然入睡,夢中似乎功名已就。弟子們前來詢問問題時,我常常靜靜地憑靠几案解答疑惑;自己長久地專注讀書觀覽,如同造車工匠專注於手藝那樣。對山林的眷戀已經如同頑固的病症,常常不自覺地搔首沉思;對鬆菊的喜愛太過深切,於是自己扛起鋤頭去耕種勞作。謀求功名或許可以換得一口飽飯,即便生活粗茶淡飯,也不用去抱怨沒有鮮魚美食。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作者複雜的心境。開篇體現了他對詩文創作和追求功名的態度,「課最詩成」可見其學業、文才方面的成就與喜悅,「枕上功名睡美」又暗示功名在夢枕之間,有一定虛幻感。中間兩聯描繪了日常的悠閒生活片段,爲師答疑解惑,專注讀書,以及對山林松菊的鐘情,透露出嚮往田園、淡泊名利的情懷,描繪中蘊含着寧靜和愜意。尾聯則在現實與理想中徘徊,說爲生計求功名只爲得一飽飯,「齏鹽未用食無魚」表明能安於粗茶淡飯的生活,不汲汲於富貴,展現出文人清高和豁達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從自身生活細節和心緒感悟入手,將志在功名與心向山林之情融合得自然流暢 。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

張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