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瞻:瞻仰,懷着崇敬的心情看。
- 須菩提: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解空第一」著稱。
- 貌古奇:相貌古樸奇特 。
- 說空法:講解關於「空」的佛法義理。佛教的「空」有豐富複雜的義涵,並非簡單的無,而是一種對事物本質虛幻不實的認知。
- 信不及:指對佛法的義理不能深信。
- 倚筇(qióng)杖:拄着竹杖。「筇」指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翻譯
瞻仰須菩提,他相貌古樸又奇特。他宣講空的佛法,然而這空的佛法其實並未脫離世間萬物。有些人對這佛法難以深信,心中還滿是懷疑。要是真能深信佛法啊,又哪裏還會有迷茫無措。此時就如同那倚着手杖的人,只是淡然地張望着東西各方。
賞析
這首頌圍繞着須菩提這位在佛教中因其對「空」義的深刻體悟而聞名的人物展開。開頭生動描繪了須菩提的外貌形象,給人以獨特而神祕的感覺。接着闡述須菩提所講的「空法」,強調「法不離」,點出佛法與現實世界並非割裂孤立,而有着緊密的關聯。後幾句以人對於佛法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信不及,又懷疑」刻畫了未悟之人對佛法的態度,對其中奧義難以接受、疑慮重重。而「信得及,復何之」表達出若能真正領悟、深信佛法,內心便會坦然,不再困惑迷茫。最後「倚筇杖,視東西」營造出一種悠然、平和的意境,象徵着領悟佛法後,人對待世間萬物的超脫與淡然,內心不執着於物,從容自在。整首頌詞藉助對須菩提的相關描述,傳遞了關於佛法的領悟以及面對生活應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