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二十四

他见见我见,我见见他见。 二见亦自见,不见喜中面。 手把车钏镜,终日向外看。 唯见他长短,不肯自洮练。 竟竟口合合,犹如冶排扇。 逢人即作动,心舌常交战。 不肯自看身,看身善不善。 如此痴冥人,只是可恶贱。 劝君学修道,含食但自□。 且拔己饥渴,五邪邪毒箭。 获得身中病,应时乃一现。 安住解脱中,无碍未别见。 住是分别有,任用法界遍。 纵起六十二,非由无罪殿。 所以得如斯,有大善方便。
拼音

王梵志

唐初白話詩僧,原名梵天,衛州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人,字、號、生平、家世均不詳,約唐初數十年間(隋明帝楊廣至唐高宗李治年間前后)在世。幼時家境尚殷富,多讀詩書,曾有妻室兒女,中年後家業敗落,遂皈信佛教。晚況蕭條,享年逾七十。喜作詩宣弘佛理勸誡世人,以說理議論爲主,對世態人情多諷刺和揶揄。其詩語言淺近,多用村言俚語,在唐時民間流傳頗廣,人謂「不守經典,皆陳俗語,非但智士回意,實易愚夫改容,遠近傳聞,勸懲令善」。約在八、九世紀間傳入日本。對唐代詩人寒山等創作有較大影響,王維、顧況、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風格近似的詩作。宋代還有仿作。明清以後因作品不容於正統,大部已佚,《全唐詩》未收。敦煌藏經洞發現其詩手抄本後,才又獲國內外重視。後人的輯本有1925年劉復校錄本,1935年鄭振鐸校補本。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詩集以及散見的佚詩,比較完備。 ► 3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