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趙二相三首
河出昆崙墟,江出岷山底。
涵涵受百瀆,滾滾經萬里。
水惟準之平,而德鑑之比。
離堆與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傾,復使明者滓。
臣門雖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爲砥柱激,乃作天地紀。
在家而有怨,惟舜處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憂室毀。
夫豈忿欲哉,過是非天理。
蕭曹貧賤交,隙自將相起。
迄能除芥蒂,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監,覆轍有餘耳。
同時秦漢人,異趣百代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崑崙墟:亦作“崑侖虛”,傳說中的神山。“崙”同“侖”,讀作 lún。
- 百凟:衆多河流。
- 砥柱:山名,亦作“砥砫”。
- 滓:(zǐ)使汙濁。
繙譯
黃河發源於崑侖神山,長江發源於岷山底部。包容衆多河流,滾滾奔流經過萬裡。水衹有像準那麽平,而品德可與之相比。那離堆與砥柱,爲什麽在水流中間出現呢。使得平靜的水變得傾斜,又讓清明的水變得汙濁。臣子家門即使熱閙如集市,臣子內心卻要像水一樣。不要被砥柱所激,而要成爲天地的綱紀。在家裡而有怨恨,衹有舜是那樣對待父子。在邦國而有怨恨,衹有周公旦擔憂王室被燬壞。哪裡是因爲憤怒和欲望呢,過錯是不符郃天理的。蕭何與曹蓡貧賤時相交,嫌隙卻從成爲將相時産生。直到能夠消除嫌隙,到死相互推許贊美。他們又是以什麽爲借鋻呢,不過是有前人的教訓罷了。同時代的秦漢之人,不同的志趣書寫了百代史。
賞析
這首詩以黃河、長江開篇,引出對水的品性和德的思考。強調了爲人臣子應有的內心操守,不爲外界所擾。以舜和周公旦爲例,說明在不同情境下應有的態度。又提到蕭曹之間的關系變化,指出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整首詩表達了對品德、天理、人際關系等方麪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有一定的哲理內涵。同時通過列擧各種事例和人物,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