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代吳兒作小至後九九詩八解:小至是冬至後一日。一說冬至前一日。現今以冬至爲一九即數九開始。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漢族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曆12月下旬初冬至開始。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樑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數九計日。正文中的“八九”即第八個九日。漢族傳統文化中,九爲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漢族人民認爲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拋堶(tuó):相傳宋時有擊壤,以拋擲磚塊爲戲。後世易瓦石爲銅錢,遂變遊戲爲賭博。
陂(bēi)塘:池塘。
狸奴: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