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雜書六首

· 張耒
歲暮周南遠,驚心鬢欲絲。 風霜爲客老,淮海寄書遲。 峽冷重雲夜,天昏斷雁悲。 山爐通夕火,賴爾獨吾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暮:一年將盡的時候。
  • 周南:借指洛陽。
  • 鬢欲絲:鬢髮將要變成像絲一樣的白色。
  • 淮海:指揚州一帶。

翻譯

一年將盡的時候在遙遠的洛陽,心中驚恐鬢髮幾乎要變成銀絲。風霜使我這客居之人逐漸老去,往揚州寄信也總是延遲。峽谷寒冷在濃重雲層籠罩的夜晚,天空昏暗那離羣的大雁讓人悲傷。山中的爐火通宵燃燒,幸虧有你才唯獨是我自己的。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冬日的蕭瑟、孤寂與淒涼之感。詩人在歲暮時分,遠在周南,感慨時光流逝,自己的雙鬢漸白,表現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與驚心。客居生活中經歷風霜,書信的遲來更增添了寂寞。寒冷夜晚的峽景、昏暗天空中斷雁的悲啼,這些景象進一步烘托了氛圍的悽清。而通宵燃燒的山爐,成爲詩人在這寒冷與孤寂中唯一的慰藉和依靠,體現了他內心深處的一絲溫暖寄託。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深沉而真摯。

張耒

張耒

張耒,字文潛,號柯山,祖籍亳州譙縣(安徽亳縣),生於楚州淮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因擔任過起居舍人,人稱張右史,晚年旅居陳州(河南省淮陽),陳州古地名爲宛丘,故又稱宛丘先生,因張耒“儀觀甚偉,魁梧逾常”,人或稱其爲“肥仙”。張耒青年時遊學陳州,得到蘇轍指點,並經蘇轍引薦入蘇軾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