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貫道之東川轉而之行在

· 張嵲
秋風來萬里,草木日夜凋。 屬茲憀慄時,執別在今朝。 亂離多苦辛,況乃道路窮。 若人抱奇節,勁氣幹雲霄。 結交二十年,途窮識久要。 間關復會面,益若漆投膠。 感深念存歿,投分忘頑囂。 汝海昔爲別,盛年意氣豪。 及茲分手日,星星悲二毛。 壯心隨遇盡,曩志與時消。 別夜月皎皎,首途方迢迢。 故園不足懷,令德乃所操。 君其愛爾軀,努力熙皇朝。
拼音
張嵲

張嵲

宋襄州襄陽人,字巨山。徽宗宣和三年以上舍選中第。高宗紹興五年召對,疏稱宜固守待變,又言荊、襄、壽春當擇良將勁兵戍之。除祕書省正字。次年地震,奏請薄賦安民。七年,遷著作郎,請選儒臣爲蜀、荊、襄帥。旋因牽連刊改《神宗實錄》罪,出任福建路轉運判官,覆上書極論朋黨之害。金人背盟,爲秦檜畫策草檄。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尋被万俟劾罷。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爲政頗嚴酷。秩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工詩文,有《紫微集》。 ► 6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