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地頌其一

佛性非同異,千燈共一光。 增之寧解溢,減著且無傷。 取捨皆爲過,焚漂總不妨。 見聞知覺法,無一可猜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張伯端:字平叔,號紫陽,北宋內丹學的集大成者。
  • 佛性:佛教術語,意思是衆生成佛的可能性。

翻譯

佛的本性沒有什麼相同或不同,衆多燈光都匯聚爲同一光芒。增加它難道能理解爲會溢出,減少它姑且也不會有損傷。有取有舍都算過錯,焚燒或漂游總是沒有妨礙。那通過見聞知覺所領悟的法門,沒有一個是可以猜測衡量的。

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佛性的本質和特點。以千燈共一光來比喻佛性的歸一與無二,表明其超越表面差異的統一性。強調佛性不會因增減而有損益,取捨等行爲對其本質並無影響,同時表示即使是如焚漂等行爲也無妨,體現出對佛性的一種深邃的理解。最後指出關於佛性的覺悟法門難以用常規的猜量方式去認知。整首詩充滿了對佛性抽象而深刻的思考,富有禪意和哲理。

張伯端

張伯端

宋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相傳神宗熙寧中游蜀,遇異人傳授丹法。嘗著《悟真篇》,授河東馬處厚。元豐中卒,年九十九。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