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大雨呈無咎
初伏炎炎坐湯釜,長安行人汗沾土。
誰傾江海作清涼,玄雲駕風橫白雨。
普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厭膏乳。
且欲當風展簟眠,敢辭避漏移牀苦。
清貧學士臥陶齋,壁上墨君澹無語。
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窺歌舞。
聯詩得句笑出省,策馬涉泥歸閉戶。
牀頭餘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薦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初伏:三伏天的第一階段,通常是一年中較爲炎熱的時候。
- 湯釜:煮着熱水的鍋,形容天氣炎熱如同置身於熱鍋中, 釜 (fǔ):古代的一種鍋。
- 長安:這裏代指當時的都城。
- 玄雲:黑雲, 玄 (xuán):黑色。
- 橫白雨:突如其來的大雨,猶如橫着過來。
- 普陀真人:這裏可能借指能帶來清涼的神妙力量 。
- 甘露手:佛教中形容菩薩以手施甘露,這裏表示帶來清涼。
- 厭膏乳:不再貪戀豐盛油膩的食物,表示清涼後能讓人心態改變。
- 簟 (diàn):竹蓆。
- 墨君:指竹子,文人常以「墨君」稱竹子。
- 翰林:官名,這裏可能指自己或相關羣體。
- 苜蓿 (mù xu):一種植物,這裏暗指生活清苦。
- 彭宣:漢代人,這裏用典表示不同階層人的生活差異。
- 薦俎 (jiàn zǔ):供奉祭品, 薦:進獻, 俎: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具 。
翻譯
初伏時節天氣酷熱,坐在屋裏就好像置身於滾燙的熱水鍋,長安城裏的行人被熱得汗水直落沾在塵土上。不知是誰翻倒江海造出這一片清涼,黑雲乘着風裹挾着傾盆大雨而來。彷彿是普陀山上的真人伸出了施灑甘露的手,讓乾渴睏乏的人們不再貪戀那膏脂乳香。暫且就在迎着風的地方鋪開竹蓆躺臥,哪怕因爲漏雨而一次次移動牀鋪也在所不辭。我這清貧的學士躺在簡陋的書齋裏,牆壁上畫的竹子靜謐無言。身爲翰林我只能自嘲吃着苜蓿這樣清苦,像彭宣那樣難以得見奢華的歌舞。與友人聯詩得句後笑着走出官署,騎着馬趟過泥路回到家裏便閉門不出。牀頭剩下的那點酒又怎會嫌棄,窗外的石榴正好可以作爲簡樸的祭品。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初伏時節酷熱天氣中的情景變化。開篇先用「初伏炎炎坐湯釜」形象地寫出天氣的悶熱難耐,讓讀者感同身受。隨後「誰傾江海作清涼,玄雲駕風橫白雨」筆鋒一轉,將大雨來臨帶來清涼的過程寫得極具氣勢,給人一種暢快之感。詩中運用了一些宗教典故與文化意象如「普陀真人甘露手」「墨君」等,增添了詩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韻味。同時,通過「翰林但解嘲苜蓿」等詩句表達了自身生活的清苦,又以「聯詩得句笑出省」展現出文人在清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的高雅情趣和樂觀態度。整首詩結合現實生活感受與文化典故,情景交融,層次豐富,既描繪出自然景象與生活場景,又傳達出內心的情感與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