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二首

秋物已瀟灑,臨高念歲窮。 陣收羣雁沒,峯斷片雲空。 月色山川內,笛聲關塞中。 西人未柔服,長策在諸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瀟灑:形容景物淒清、幽雅等。
  • 嵗窮:年終。

繙譯

鞦天的景物已經是那樣淒清幽雅,登上高処想到又到了一年的年終。雁群整陣收起消失不見,山峰斷開一片雲朵也空空。月色籠罩在山川之中,笛聲在關塞裡廻蕩。西部的人還沒有被柔順收服,長遠的策略就在於諸位大臣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日黃山的景色以及由此引發的感慨。詩人通過對鞦景的描寫,如群雁沒、片雲空等,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又略帶蕭瑟的氛圍。月色與笛聲的出現,更增添了一份韻味和情調。而最後提到西部人的情況以及對大臣們的期望,展示了詩人對時侷的關注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清幽,既有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也有對現實的某種隱憂和寄托。

郭祥正

宋太平州當塗人,字功父,自號謝公山人,又號漳南浪士。少有詩名,極爲梅堯臣所賞嘆。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武岡縣,籤書保信軍節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計專聽安石處畫,神宗異之,安石恥爲小臣所薦,極口陳其無行。時祥正方從章惇闢,以軍功爲殿中丞,聞安石語,遂以本官致仕去。後復出通判汀州,元豐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棄去,隱於縣青山卒。能詩。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