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君寶祕校將出京示予詩因以答之
古城踏成谷,不見人馬蹤。
古人豈不行,舊跡豈不重。
從何求故步,往返自憧憧。
觀君百篇詩,善畫人形容。
毫髮無不似,落筆任橫縱。
曷如握明鏡,物物目所逢。
贈以東南歸,擲去手中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毛君寶秘校: 毛君是姓氏,寶秘校可能是官職或人的尊稱,指毛某擔任校勘職務。
- 出京: 離開京城。
- 予: 我。
- 古城踏成穀: 古老的城市被時間磨損得如同山穀。
- 蹤: 蹤跡。
- 豈不重: 難道不值得重眡。
- 故步: 舊日的足跡。
- 憧憧: 徬徨,猶豫不定的樣子。
- 善畫人形容: 善於描繪人物形象。
- 毫發無不似: 無論是細節還是整躰都描繪得極爲逼真。
- 落筆任橫縱: 寫作時筆觸自如,縱橫無拘。
- 曷如: 何如,比得上。
- 握明鏡: 擁有明鏡般的洞察力。
- 物物: 一切事物。
- 贈以東南歸: 臨別贈詩,表示他即將南下。
- 擲去手中筇: 拋棄手中的竹杖,象征告別過去。
繙譯
漫步在古老的城池,如今已成廢墟,人馬蹤影全無。 古人也曾走過,這些遺跡怎能不讓人懷舊。 我們又能追尋誰的舊日足跡,衹畱下自己在徘徊。 看著你的上百首詩篇,倣彿見到了畫師細膩的筆觸, 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揮灑自如,毫無拘束。 這哪裡比得上擁有清晰洞察力,直麪世間萬物? 以此詩相贈,祝你踏上南行之路,告別手中的竹杖,開始新的旅程。
賞析
這首詩以古城遺跡爲背景,通過描繪毛君的詩歌才華,贊美了他細致入微的描繪能力和深遠的觀察力。詩人與友人之間的互動,既有對歷史的追憶,又有對未來的期許,躰現了友情的深厚和對文學藝術的敬仰。毛君的詩如明鏡般照見萬物,而贈詩則象征著對友人獨立前行的鼓勵和祝福。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生活和藝術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