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衣竺乾服,手援犧氏琴。 繁聲不願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託孤艇,倦飛還舊林。 闔閭城下寺,幾裏認鍾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竺(zhú)乾:印度的古稱。

犧氏:即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首領。

翻譯

身着印度風格的服裝,手撫着伏羲氏制的琴。繁雜的樂聲不願意彈奏,那古老的意韻是多麼深邃。夕陽的美景依託着孤獨的小艇,疲倦了就飛回過去的樹林。在闔閭城下的寺院裏,幾里之外就能辨認出鐘聲。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古樸、寧靜而深邃的氛圍。詩中通過「竺乾服」「犧氏琴」等元素展現出古老而神祕的氣息。「繁聲不願奏,古意一何深」表達了對古樸意韻的追求和喜愛,體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情趣。「晏景託孤艇,倦飛還舊林」描繪了一幅夕陽與孤艇相伴的畫面,以及疲倦後迴歸舊林的情景,給人以安閒自在之感。最後提及的闔閭城下寺的鐘聲,更增添了一種悠遠和寧靜的意境,讓整首詩的氛圍更加濃郁和富有詩意。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