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中道喜

予從江南來,見子東浦榛。 問子何不治,子兄遊洛瀕。 子素樂文字,而復養慈親。 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縉紳。 今也與吾肩,行立笑語頻。 未經鬢髮改,喜預班綴新。 思如曩時會,浩飲不計巡。 往謁持約史,文辭愧彬彬。 謂將一乘粟,欲敵千箱囷。 然而澤中蛇,時得龍一鱗。 況復周孔教,幸逢舜禹辰。 又究志所之,茲學豈不臻。 誰其起予者,視子爲席珍。 趨韓亦已工,比孟猶欠淳。 慎勿驚怪奇,怪奇世多擯。 吾慚遼東豕,未見西狩麟。 汩汩塵泥間,曷辨玉與珉。 昨來忽有知,所索非所循。 使焉轉磨衡,安得目不眴。 誠聞苑囿美,難遣麋鹿馴。 自惟體衰苶,寧堪事艱辛。 宜收蹭蹬跡,卻返江湖濱。 浸脛水活活,漫灘石磷磷。 垂釣紅鬐登,舉袂白羽振。 以此全吾性,胡能往問津。 非同子少年,柯葉正蓁蓁。
拼音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