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子卿秀才

茫茫九土中,天網該時秀。 有鳳不收羅,有麟不獲狩。 賢豪爲諮嗟,都邑誦瓊琇。 而我當是時,欲見恨未遘。 忽過廣平居,遇子乃邂逅。 懷中二新篇,幸出洗昏瞀。 一美韓公子,一語南方寇。 鏗然青琅玕,交戛風雨驟。 輒用告衆多,亦未甚便售。 固知至珍物,不入市井貿。 昨朝驚扉鳴,始悟子來扣。 鉅編高貯襟,細卷仍函袖。 麻衣踏犀靴,再拜謹以授。 因之重感愴,世德實有舊。 文體古爲徒,家聲喜能又。 其間贊愚辭,愧累將恐詬。 摩拂李杜光,誠與日月鬥。 退之心伏降,安得此孤陋。 豈能造春榮,豈解易星宿。 一身猶寒飢,生未飽藜豆。 高高河漢流,肯下借湔漱。 蟲魚儻無施,捉撮不乖繆。 聊此慰窮愁,文章終莫就。 庭前枯石榴,寒雀並清晝。 逍遙獨詠歌,寄翼與報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