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叔內翰宅觀山水圖

石蒼蒼,連峭峯,大山嵯峨雲霧中。老鬆瘦樹無筆蹤,巧奪造化何能窮。 古絹脆裂再黏續,氣象一似高高嵩。上有荊浩字,特歸翰林公。 願換廷圭一丸墨,誰言賣錢須青銅。范寬到老學未足,李成但得平遠工。 黃金白璧未爲貴,丈人師臣無不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勢高峻。
  • 巧奪造化: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造化,指自然創造化育。
  • 氣象:事物的景象。這裏指山水圖展現出的景象氣勢。
  • 廷圭一丸墨:廷圭墨,極爲名貴的墨。一丸墨意思是一錠墨。
  • **青銅(qīng tóng)**:指銅錢。過去銅錢以青銅鑄造 。
  • 范寬:北宋山水畫家,善畫關陝山水。
  • 李成:北宋畫家,善畫山水寒林。
  • **丈人(zhàng rén)**:在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這裏可能指畫卷的創作者。
  • 師臣:可以作爲帝王之師的大臣,這裏用來盛讚畫者技藝高超。

翻譯

石頭顏色蒼蒼茫茫,連接着陡峭的山峯,那高大的山在雲霧繚繞中顯得巍峨壯觀。古老的松樹枝幹嶙峋,樹木瘦勁,畫面筆法細膩,彷彿沒有筆跡,這巧妙的技藝真勝過大自然的創造,其中蘊含的奇妙哪裏能夠窮盡。

原本的古絹已經脆裂經過再次粘貼連接起來,畫面呈現出的氣勢就如同高大的嵩山。畫上面有荊浩的題名,這幅畫特意到了翰林公(王原叔)的手中。 我願意用名貴的廷圭墨去交換它,誰說非得用銅錢才能買賣。像范寬這樣的大家到老藝術造詣都覺得不足,李成也只是在平遠山水方面比較擅長。
黃金白璧都不算珍貴,而畫中山水的創作者技藝高超、學識淵博,萬事皆通令人欽佩。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王原叔家中所藏山水圖。開篇描繪山水圖中山峯、松樹的景象,突出畫作的逼真和畫家技藝的高超,「巧奪造化何能窮」高度稱讚其超越自然之妙。接着講述畫卷古絹雖有破損卻氣勢非凡如嵩嶽,並點明畫作作者荊浩以及現在的收藏者王原叔。詩人不惜以珍貴的廷圭墨換畫,可見對這幅畫的珍視。拿北宋著名畫家范寬、李成作對比,襯托此畫作者技藝的精湛全面。最後以「黃金白璧未爲貴,丈人師臣無不通」,收束全詩,直接點明這幅畫及其創作者的珍貴難得,表達出對這幅山水圖及其創作者的高度讚譽,在贊畫之時也透露出詩人對高超藝術境界的嚮往與追求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