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歐陽永叔啼鳥十八韻

南方窮山多野鳥,百種巧口乘春鳴。 深林參天不見日,滿壑呼嘯難識名。 但依音響得其字,因與爾雅殊形聲。 我昔曾有禽言詩,粗究一二啼嚎情。 苦竹岡頭泥滑滑,君時最賞趣向精。 餘篇亦各有思致,恨未與盡衆鳥評。 君今山郡日無事,靜聽鳥語如交爭。 提壺相與來勸飲,戴勝亦助能勸耕。 我念此鳥頗有益,如欲使君勤以行。 勸耕幸且強職事,勸飲亦冀無獨醒。 杜鵑蜀魄哭歸去,小人懷土慎勿聽。 城頭春鳩自謂拙,鵲巢輒處安得平。 高窠喬木美毛羽,哢吭葉底無如鶯。 口中調簧定何益,下啄蚯蚓孰曰清。 自餘多類不足數,一一推本煩神靈。 我居中土別無鳥,老鴉鴝鵒方縱橫。 教雛叫噪日羣集,豈有勸酒花下傾。 願君切莫厭啼鳥,啼鳥於君無所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窮山:深山。
  • 巧口:指鳥兒善於鳴叫。
  • 爾雅: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這裏代指正常的文字記載和認知。
  • 禽言詩:以鳥叫聲聯想人事,模擬鳥音成詩句的詩體。
  • **泥滑滑:一種鳥的名字,叫聲如同「泥滑滑」。
  • 思致:指文章、作品的意趣。
  • 山郡:指歐陽永叔任職的地方,地處山區的郡縣。
  • 交爭:互相爭吵,這裏形容鳥兒叫聲此起彼伏。
  • 提壺:鳥名,其叫聲似「提壺」,像勸人飲酒。
  • 戴勝:鳥名,其出現寓意農事開始,似能勸耕。
  • 蜀魄:指杜鵑鳥,傳說杜鵑爲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 ,叫聲悲鳴。
  • 懷土:懷念故土。
  • 春鳩:斑鳩。
  • ****哢吭(lòng háng):指鳥兒婉轉的鳴叫。
  • 調簧:指鳥兒鳴叫如調弄簧片發音。
  • ****鴝鵒(qú yù):八哥鳥。
  • 無所營:沒有什麼圖謀。

翻譯

南方的深山裏有許多野鳥,春天一到,上百種鳥兒用它們靈巧的嘴巴歡快地鳴叫。茂密的森林樹木高聳入雲,白天都難見到陽光,滿山谷都是鳥兒的啼叫聲,很多鳥兒根本叫不出名字。只能依據它們啼叫的聲音來記錄文字,這和經典中記載的名字和聲音很不一樣。 我曾經寫過禽言詩,粗略探究過一些鳥兒啼叫中包含的情感。苦竹岡頭「泥滑滑」鳥歡快啼叫,歐陽公當時極其欣賞這其中精妙的意趣。其他的詩篇也各有獨特的格調,遺憾沒能和歐陽公把所有鳥兒都評點一番。 歐陽公如今在山郡任職,平日裏事情不多 ,靜靜地聆聽鳥鳴,那聲音彷彿是鳥兒們在相互爭鳴。「提壺」鳥像是來湊趣勸人喝酒,「戴勝」鳥也好像在提醒農事該開始了。我覺得這些鳥兒很有意義,似乎是想讓歐陽公勤勉行事。勸耕希望能督促做好職責內的事,勸酒也期望歐陽公不要總是獨自清醒。 杜鵑鳥如同蜀帝魂魄化身爲杜鵑啼叫着「不如歸去」,如果是器量狹小、眷戀故土的人可要慎重不能總是聽呀。城頭的斑鳩自嘆笨拙,喜鵲佔了巢居處怎能安寧。高大樹木上的鳥巢裏住着羽毛美麗的鳥兒,樹葉間婉轉鳴叫,最美不過黃鶯。那些鳥兒口中鳴叫又有什麼實際作用,在地上啄食蚯蚓,又怎能說它們品行高潔呢?其他衆多的鳥兒也不用一一細數,要一一探究它們啼叫的緣由簡直要煩勞神靈了。 我住在中原地區可沒那麼多奇異的鳥兒,只有老鴉和八哥到處亂飛。老鴉們教小鴉喧鬧鳴叫,整日成羣聚集,哪裏有像在南方那樣在花下歡叫着勸酒的情景呢。希望歐陽公千萬不要厭煩這些啼叫的鳥兒,鳥兒對着您啼叫可沒什麼別的意圖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南方豐富多樣的鳥啼,展現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梅堯臣以細膩的筆觸,先介紹南方深山野鳥繁多但多難以辨識的情況,引發下文對各種鳥啼的描述。從與歐陽永叔品賞「泥滑滑」的情趣,自然過渡到鳥啼具有勸人勤勉、飲酒等寓意。 詩中對不同鳥的描寫各具特色,賦予了鳥不同的「人格」。「提壺」「戴勝」等鳥或像勸酒客,或似勸耕者,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同時寫「杜鵑」「春鳩」「鵲」「鶯」等鳥,盡顯其各自啼叫特點,有的蘊含思鄉之情,有的展現自然生存狀態等。 詩的後半部分,將重點轉到自身居處鳥兒稀少且聲噪,與前文南方鳥啼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南方鳥啼的獨特和歐陽永叔所處環境的特別。最後表達希望歐陽永叔不要厭煩鳥啼,它們並無惡意,又給全詩增添幾分溫馨與平和的氣息。梅堯臣以質樸平實的語言道盡萬物生趣,爲全詩營造一種自然、豐富而又和諧的意境,既表達對自然生靈的關注,也體現他與歐陽永叔之間融洽的情誼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