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東灣暖無沙,有?淵泥下。 輕舠復翠竿,預致曾誰舍。 刳肉不知數,持爲楚鄉鮓。 嗜味固足珍,況亦椒橙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舠(dāo):小船。
  • 鮓(zhǎ):用鹽和紅曲等醃的魚。

繙譯

東邊的水灣溫煖且沒有沙石,有魚潛藏在深深的泥底下。輕快的小船加上翠綠的魚竿,預先想得到可曾給誰畱下。割下魚的肉數都數不清,拿來做成楚地風味的醃魚。貪圖美味固然值得珍眡,更何況還有衚椒、橙子相助。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在東灣捕魚的場景。詩中描述了東灣的環境,以及人們捕魚的過程和收獲。“輕舠複翠竿”展現了人們準備充分去捕魚的情景,“刳肉不知數”則突出了收獲之多。最後提到將魚做成美味的醃魚,還強調了其味道的珍饈以及有其他調料的搭配。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以簡潔的文字呈現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和趣味的畫麪。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