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

溪水今尚淺,涉馬不及韉。 岸口出近郭,野徑通平田。 行行渡小橋,決決響細泉。 萬木蔭古殿,一燈明象筵。 長廊顏頵碑,字體家法傳。 空堂裴相真,白髯垂過咽。 名跡兩不滅,豈獨畫與鐫。 高僧鑿崖腹,建閣將雲連。 祕此龍鸞跡,足使臣僕虔。 脩竹間長鬆,森衛若被堅。 是必神物護,禹穴空歲年。 飯訖過山後,井傍攜茗煎。 探幽偶轉谷,忽視昭亭巔。 蔓草不識名,步側時得牽。 幽禽聲各異,可辨唯杜鵑。 似驚俗客來,聒聒兩耳邊。 弊廬隔城堞,畏暮遽言還。 道逢張羅歸,鳥媒兼死懸。 遂同山樑雉,令我復喟然。 聊追一日事,書以爲短篇。
拼音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