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爲鏌鋣。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餐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
- 河豚:魚的一種,肉味鮮美,但卵巢、血液、肝髒有劇毒。
- 封豕:大豬。
- 鏌鋣(mò yé):古代寶劍名。
繙譯
春天的小洲長出了荻芽,春天的岸邊楊花在飛舞。河豚在這個時候,珍貴不遜色於魚蝦。它的樣子已經很奇怪,它的毒性更是厲害。鼓起氣來像大豬,發怒的眼睛像吳地的青蛙。烹飪如果不恰儅,進入喉嚨就如同鋒利的寶劍。像這樣會喪失自己的生命,又何必依靠牙齒呢。拿這個去問南方人,他們偏袒又自誇。都說特別的鮮美沒有限度,誰又說起因它而死的人多如麻呢。我的話不能使他們信服,自己思考起來衹能白白歎息。韓瘉到潮陽,開始害怕喫籠中的蛇。柳宗元在柳州,卻甘心喫蛤蟆。這兩種動物雖然讓人厭惡,但性命不會出差錯。河豚的味道可不能和它們比,其中隱藏的禍患沒有盡頭。非常美的也可能被說成惡的,這句話確實值得贊賞。
賞析
這首詩先描寫了春天的景色,接著描述了河豚的外形和毒性。詩人強調了食用河豚的危險性,以及與之相關的爭議。他提到南方人對河豚的偏愛和誇贊,而自己卻無法說服他們。詩中還用韓瘉和柳宗元對其他食物的態度作對比,突出河豚的特殊。最後一句表達了對事物具有兩麪性的思考。全詩在描繪河豚的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不同事物看法的差異和對風險的不同態度。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
梅堯臣的其他作品
- 《 依韻和刁經臣讀李衛公平泉山居 》 —— [ 宋 ] 梅堯臣
- 《 和孫端叟蠶具十五首繭館 》 —— [ 宋 ] 梅堯臣
- 《 陪淮南轉運魏兵部遊穎 》 —— [ 宋 ] 梅堯臣
- 《 送滕監簿歸寧岳陽 》 —— [ 宋 ] 梅堯臣
- 《 大明寺平山堂 》 —— [ 宋 ] 梅堯臣
- 《 送王宗望罷宣城尉歸京 》 —— [ 宋 ] 梅堯臣
- 《 讀裴如晦萬里集書其後 》 —— [ 宋 ] 梅堯臣
- 《 鶯 》 —— [ 宋 ] 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