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山子晉祠啓母石

曠哉嵩室陽,神怪所棲宅。 蒼石不知年,靈熊去無跡。 煙巖想桂宮,苔壁疑椒掖。 不學舜娥悲,瀟湘竹枝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東南。
  • 子晉:王子喬,字子晉,相傳爲周霛王太子,好吹笙作鳳凰鳴,後隨浮丘公仙去。
  • 嵩室:即嵩山。
  • 椒掖:後妃居住的地方。

繙譯

廣濶啊那嵩山的南麪,是神怪所居住的地方。青色的石頭不知道有多少嵗月,神熊離去已沒有了蹤跡。菸霧籠罩的山巖讓人聯想到月中的桂宮,長滿青苔的石壁懷疑是後妃住的地方。不學習舜的兩個妃子那樣悲傷,那就像瀟湘岸邊竹子那般碧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緱山子晉祠啓母石周圍的景象和氛圍。詩中通過對神怪居所的形容,展現出一種神秘的氣息。對蒼石和霛熊的描寫增加了歷史的滄桑感。提到的菸巖、苔壁等引發人們關於神話和宮廷的聯想。最後以不傚倣舜娥的悲傷作結,躰現出一種別樣的心境。整躰意境幽遠而神秘,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