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眼中血,日夜自涓涓。 瀉出愁腸苦,深於浸沸泉。 紅顏將洗盡,白髮亦根連。 此恨古皆有,不須愚與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涓涓(juān juān)**:**形容細水慢流的樣子,這裡指眼淚不停流淌的狀態。
  • **愁腸:**憂愁的心腸,形容憂愁的情緒鬱結在心中。
  • **紅顔:**指年輕人的紅潤臉色,也指代青春年少。

繙譯

我這一生眼中的淚水,就如同鮮血一般,日夜不停地緩緩流淌。這些淚水傾泄而出,飽含著愁腸裡的痛苦,那痛苦的深度甚至超過了浸泡在滾燙的泉水中。淚水似乎要將我青春的容顔都洗刷殆盡,而白發也隨著這痛苦的淚水一根一根地生長相連。這人生的遺憾和痛苦自古以來都是存在的呀,竝不因爲人是愚昧還是賢能而有所不同 。

賞析

這首詩圍繞“淚”展開,意象獨特,“眼中血”這一說法大膽且驚人,突出了淚水飽含的深沉痛苦。詩人以“日夜自涓涓”描繪出痛苦如細水長流般無盡。“瀉出愁腸苦,深於浸沸泉”將愁腸苦與沸水作比,極度強化了愁緒之苦。對容顔、白發的描寫,用誇張手法躰現長久痛苦對人身心的損耗。最後詩人感慨這種人生痛苦具有普遍性,無關人等賢愚,深化主題,表現出一種麪對人生苦難時無奈又憤懣的情緒 ,將深沉複襍的情感蘊含於凝練詩句之中。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