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石醋鋪

· 章惇
瘴靄潛消瑞氣和,梅峯千里闊煙蘿。 人逢雜堠雖雲遠,路在好山寧厭多。 啼鳥叢篁傳木杪,瀑泉碎玉激巖阿。 欲留徵馭遲遲去,公檄催人不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瘴靄:zhàng ǎi,瘴氣。
  • :hòu,古代標記里程的土堆。

翻譯

瘴氣漸漸消散祥和之氣來臨,梅峯綿延長達千里廣闊如煙蘿一般。人遇到衆多的土堆標記雖說是路途遙遠,但路在美好的山中怎麼會嫌多呢。啼叫的鳥在叢生的竹林間從樹梢上傳來聲音,瀑布如碎玉般激盪着山岩。想要留住出行的車馬慢慢離去,公文催着人沒辦法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過石醋鋪時的景象,展現出自然的美景與旅途的感受。詩中通過「瘴靄潛消」體現出環境的變化,「梅峯千里闊煙蘿」營造出廣闊而朦朧的意境。對路上所遇的描述,如雜堠、好山等,既有對路途遙遠的感慨,也有對美好山水的欣賞。「啼鳥」「瀑泉」的描寫生動形象,增添了自然的靈動氛圍。最後因公文催行而不得不離開,流露出些許無奈。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表達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複雜心境。

章惇

宋建州浦城人,寓居蘇州,字子厚。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熙寧初王安石秉政,擢爲編修三司條例官。察訪荊湖,用兵溪洞,拓境數百里,置沅州。元豐二年參知政事。坐事罷知蔡州,徙陳、定二州。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除知樞密院事。與司馬光力辯免役法不可廢,爲劉摯、蘇軾等所劾,黜知汝州。哲宗親政,起爲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紹述”之說,盡復青苗、免役諸法。排擠元祐黨人,報復仇怨,株連甚衆。又反對還西夏故地,斷絕歲賜,戰爭重興。哲宗死,力阻議立徽宗。及徽宗立,累貶舒州團練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