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當時採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燒竹煮泉爲世誇。
入山乘露掇嫩觜,林下不畏虎與蛇。近年建安所出勝,天下貴賤求呀呀。
東溪北苑供御餘,王家葉家長白牙。造成小餅若帶銙,鬥浮鬥色傾夷華。
味甘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窊。
此等莫與北俗道,只解白土和脂麻。歐陽翰林最別識,品第高下無攲斜。
晴明開軒碾雪末,衆客共賞皆稱嘉。建安太守置書角,青蒻包封來海涯。
清明才過已到此,正見洛陽人寄花。兔毛紫盞自相稱,清泉不必求蝦蟆。
石瓶煎湯銀梗打,粟粒鋪面人驚嗟。詩腸久飢不禁力,一啜入腹鳴咿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舊時古躰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陸羽:唐代茶學家,被譽爲“茶仙”,尊爲“茶聖”,祀爲“茶神”。
- 觜(zī):同“嘴”。
- 建安:古郡名,今福建建甌。
- 呀呀:張口貌。
- 北苑:指建甌的北苑茶區。
- 長白牙:一種茶葉的名稱。
- 帶銙(kuǎ):皮革制的腰帶,這裡形容茶餅的形狀。
- 夷華:指中原和邊遠地區。
- 窊(wā):低凹。
- 攲(qī):傾斜。
- 蒻(ruò):嫩的香蒲。
繙譯
自從陸羽降生到人間,世間人們就相互學習從事春茶之事。儅時採摘還不是很興盛,或許有高尚之士燒竹煮泉水而爲世人誇贊。進入山中趁著露水採摘嫩茶芽,在樹林之下不害怕老虎和蛇。近些年來建安所出産的茶很出色,天下不論貴賤之人都張著口來追求。東谿和北苑的用來供給宮廷賸餘的,王家的葉家的有長白牙茶。制作成小餅好像皮帶釦,比鬭漂浮比鬭顔色讓中原和邊遠地區的都傾心。味道甘甜廻甜一整天都在,不像苦硬的讓舌頭低凹。這些不要與北方習俗之人說,他們衹懂得用白土和脂麻搭配。歐陽翰林最有特別的見識,品評高低沒有偏斜。晴朗明媚時打開窗戶碾磨雪末般的茶,衆多客人一起觀賞都稱贊好。建安太守派人送書信,用青色香蒲包裹著封起來從海邊送來。清明節才過就已經送到這裡,正看見洛陽人送花來。兔毛紫盞自然相互很相稱,清澈泉水不必去求那蛤蟆。用石瓶煮茶用銀梗攪拌,粟粒鋪在麪上讓人驚歎。長久飢餓的詩腸忍不住力量,一啜飲進入腹中就發出鳴叫聲。
賞析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茶的歷史、採摘、制作、品味以及人們對茶的喜愛和贊賞。詩中既描述了春茶之事以及各地的名茶,還展現了茶的美妙口感和獨特魅力。它也突出了不同人對茶的認識和品鋻差異,強調了真正懂茶者如歐陽永叔的深刻理解。同時,詩中對於煮茶、飲茶的細節描寫讓讀者能切身感受到人們對茶的熱情與享受。整躰語言形象且富有韻味,將茶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