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武平
來見江南昏,使君詠汀蘋。
再看蘋葉老,汀畔送歸人。
人歸多慕戀,遺惠在茲民。
始時繞郊郭,水不通蹄輪。
公來作新塘,直抵吳鬆垠。
新塘建輿樑,濟越脫輈仁。
言度新塘去,隨跡如魚鱗。
從今新塘樹,便與蔽芾均。
我雖備僚屬,筆舌敢妄陳。
因行錄所美,願與國風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使君:漢時稱刺史爲「使君」,後用以尊稱州郡長官。這裏指胡武平。
- 汀蘋(tīng píng):水中小洲上的蘋草。
- 遺惠:留下的恩惠。
- 茲民:此地的百姓。
- 郊郭:城外。
- 吳鬆垠(wú sōng yín ):吳淞江岸邊。吳鬆即吳淞江 。垠,邊際。
- 輿梁(yú liáng):橋樑。
- 濟越:過河。
- 脫輈(tuō zhōu):擺脫困境。輈,車轅。
- 蔽芾(bì fèi):形容樹木茂盛。
翻譯
初次見到您時江南天色已晚,您詠吟着汀洲上的蘋草。再次看到蘋草葉子變老時,在汀洲邊送您歸去。 您離去百姓大多滿懷眷戀,您給這裏的民衆留下了恩澤。當初城郊周圍,水流交錯,車馬難以通行。 您來了之後開闢了新塘,一直通到吳淞江的岸邊。新塘上還建造了橋樑,人們過河擺脫了從前的困境。 聽說您沿着新塘離去,留下的行跡如魚鱗般密佈。從今後新塘邊的樹木,也會像那繁茂的大樹一樣。 我雖然身爲您的下屬,怎敢隨意地胡亂陳言。只是順着您的事蹟記錄下美好,願它能如同《國風》般傳揚振奮。
賞析
這首詩是梅堯臣送別胡武平之作。開篇以兩次見到汀蘋的時間節點,巧妙地引出送別之事,有一種時光流轉之感。詩中重點描述了胡武平爲官時的政績,如開闢新塘、建造橋樑,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公來作新塘,直抵吳鬆垠。新塘建輿梁,濟越脫輈仁」,生動展現出他爲百姓謀福祉的作爲,讓百姓擺脫了出行的艱難。「言度新塘去,隨跡如魚鱗」形象地寫出胡武平離去時的情景,暗示他留下諸多值得銘記的功績。詩人最後表明自己記錄這些美好事蹟,希望能使其像《國風》一樣傳頌,體現出對胡武平的讚譽和對其善政的弘揚,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對具體事蹟的描寫來表達送別時對友人的不捨以及對其政績的肯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