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學士次道寄澄心堂紙百幅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 焙乾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錢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爲予嘗說江南時。 李主用以藏祕府,外人取次不得窺。 城破猶存數千幅,致入本朝誰謂奇。 漫堆閒屋任塵土,七十年來人不知。 而今製作已輕薄,比於古紙誠堪嗤。 古紙精光肉理厚,邇歲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贈予兩軸令寶之。 是時頗敘此本末,遂號澄心堂紙詩。 我不善書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遺。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縑箱何所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楮(chǔ):落葉喬木,樹皮是製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
  • 焙(bèi):用微火烘烤。

翻譯

寒冷的溪流中浸泡着樹皮,在夜晚的月光下舂搗,敲開冰塊舉起竹簾均勻地分割紙漿如油脂。烘烤乾燥後堅固光滑好似鋪着的玉石,一幅價值百錢也不曾懷疑。江南有還在世的老人,爲我曾說起江南的時候。南唐後主李煜用來收藏在祕府,外人依次都不能偷看。城被攻破時還存有數千幅,送到本朝誰會說奇特。隨意堆積在閒屋中任憑落滿塵土,七十年來人們都不知道。而如今製作的已經很輕薄了,與古紙相比實在是堪被嘲笑。古紙的精光和質感深厚,近幾年喜好的人也逐漸推崇。五六年前我的永叔,贈送我兩軸讓我珍視它。那時很詳細地敘述了這其中的本末,於是號稱澄心堂紙詩。我不擅長書法心裏常常愧疚,您又爲什麼送我這百幅呢。又增加了我的羞愧不敢拒絕,暫且放置在細絹做的箱子裏又能做什麼呢。

賞析

這首詩詳細描述了澄心堂紙的製作過程、珍貴程度以及歷史變遷。詩中提到古紙的優良品質,與如今輕薄的紙張形成對比。同時通過講述與澄心堂紙相關的故事,如曾被李後主收藏等,展現了其獨特的歷史價值。作者面對友人贈送的百幅澄心堂紙,既感到慚愧又無奈,從側面反映出他對這種古紙的尊重和珍惜之情。全詩語言質樸,通過對古紙的描繪和感嘆,流露出對傳統文化和技藝的追思與感慨。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