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蚯蚓在泥穴,出縮常似盈。 龍蟠亦以蟠,龍鳴亦以鳴。 自謂與龍比,恨不頭角生。 螻蟈似相助,草根無停聲。 聒亂我不寐,每夕但欲明。 天地且容畜,憎惡唯人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泥穴(ní xué):泥土中的洞穴。
  • :充滿,這裏指飽滿的樣子。
  • 龍蟠(lóng pán):像龍一樣盤曲。
  • 頭角:比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 螻蟈(lóu guō):昆蟲,這裏指螻蛄。

翻譯

蚯蚓在泥土的洞穴中,伸縮爬行時常常像是很飽滿的樣子。 它也像龍一樣盤曲,也像龍一樣鳴叫。 自己認爲能和龍相比,遺憾的是沒有長出龍那樣的頭角。 螻蛄好像在相助蚯蚓,在草根下不停地發出聲音。 吵鬧聲讓我無法入睡,每晚只盼着天亮。 天地尚且能夠容納畜養它們,厭惡憎恨它們的只有人這樣的感情。

賞析

這首詩以蚯蚓爲主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蚯蚓人的思想和行爲。詩中描繪了蚯蚓自認爲能與龍相比,卻因沒有龍的頭角而遺憾,以及螻蛄的叫聲擾亂詩人睡眠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蚯蚓和螻蛄的描寫,表達了對世間萬物存在的一種思考,認爲天地能夠包容它們,而人的情感中卻存在着憎惡。整首詩語言樸實,寓意深刻,以小見大,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關係,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人性的反思。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