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甫於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見遺

魏公番禺歸,逢子蕪江口。 贈以越王頭,還同月支首。 割鮮爲飲器,津漿若美酒。 我獨愧先生,饌致崇師友。 應知愈飢渴,況是懷思久。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番禺(pān yú)**:古地名,在今廣州一帶。這裏表示魏公到過的地方。
  • **蕪江口:地名,具體位置待考。
  • **越王頭:椰子的別稱。
  • **月支首:月支,也作月氏,古代西域國名。這裏「月支首」可能也是在強調椰子的獨特,以遙遠異國之地的事物來形容所贈之物的不凡 。
  • **割鮮:切開新鮮的(椰子)。
  • ****饌致(zhuàn zhì)**:把食物送給人,這裏表示李獻甫送椰子給作者。

翻譯

魏公從番禺歸來,在蕪江口遇到李獻甫。李獻甫將那如「越王頭」般的椰子相贈,這椰子恰似來自遙遠月支的珍貴物品。把椰子切開做成飲器,裏面的汁液如同美酒一般。我只是很慚愧,先生您如此重視師友,特意送這珍貴的椰子給我。你應該知道我在乾渴和盼念中,而且這份對椰子(以及贈送情誼)的思念早已很久了。

賞析

這首詩先敘事,簡明交代了魏公從番禺歸來,李獻甫於蕪江口得到椰子並轉贈給詩人這一事情經過。詩中用「越王頭」「月支首」這樣的稱呼來描寫椰子,巧妙地渲染出椰子來源不凡,增加了其神祕與珍貴之感。「割鮮爲飲器,津漿若美酒」生動地描繪出椰子被開啓飲用的場景,新鮮的椰子被切開成爲獨特飲器,裏面的汁液又如同美酒般誘人,極具生活氣息。後半部分通過表達詩人自己的慚愧,着重強調李獻甫對師友的尊崇厚愛,一個「饌致」盡顯情誼。最後「應知愈飢渴,況是懷思久」直白地抒發詩人盼念之情,越是口渴之時這份等待和期盼顯得越發強烈,體現了詩人對這份情誼的珍視。整首詩質樸自然,情感真摯,圍繞着椰子這一物品,將友人之間的贈答之情展現得細膩動人 。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