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鳥

日月轉入地,星辰蔽重雲。 夜色晦若漆,怪禽巢未焚。 其音哭且笑,哀樂詎能分。 方哭且笑時,曾莫有以羣。 哭爲何所悲,笑爲何所聞。 了不預人事,吉凶誰復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詎(jù):豈,怎。
  • :完全。

繙譯

太陽月亮轉到地下,星辰被重重烏雲遮蔽。夜晚的天色黑暗得像漆一樣,奇怪的禽鳥在未被燒燬的巢中棲息。它的聲音似哭又似笑,悲哀和快樂怎能分辨。儅它又哭又笑的時候,竟然沒有同伴相隨。它哭是爲了什麽悲傷,笑又是聽到了什麽呢?它完全不乾預人間的事情,吉祥或兇險又有誰再說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奇特的景象。詩中通過對日月星辰、夜色以及怪禽的描寫,營造出一種隂森、怪異的氛圍。

“日月轉入地,星辰蔽重雲。夜色晦若漆,怪禽巢未焚。”這幾句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黑暗、壓抑的環境,爲後麪怪禽的出現做了鋪墊。

“其音哭且笑,哀樂詎能分。”怪禽的聲音既像哭又像笑,讓人難以分辨其情緒,增添了一種神秘和詭異的感覺。

“方哭且笑時,曾莫有以群。哭爲何所悲,笑爲何所聞。”進一步描述了怪禽的孤獨和其情感的難以捉摸。

最後“了不預人事,吉兇誰複雲。”則表達了怪禽與人間事務的疏離,以及人世間吉兇難以預測的感慨。整首詩充滿了想象力,通過對怪禽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世間萬物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