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一隻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
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
原來他們不是爲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注釋
安仁:縣名,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餘江縣。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使風:詩中指兩個小孩用傘當帆,讓風來幫忙,促使漁船向前行駛。
序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爲,其行爲中透出了只有兒童纔有的奇思妙想與聰明。體現了兩小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賞析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是詩人看到的情景。兩個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詩人的注意,是因爲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裏,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爲。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詩人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疑竇的解開,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爲,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是恍然大悟:兩個小孩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爲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詩人一定是啞然失笑,爲孩童的聰明,也爲他們的童真和稚氣。
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在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了傘。而詩人悟到了兩個小孩之所以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爲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
詩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爲。詩人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和讚賞。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