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驛

茅檐三尺五里長,牛馬矢雜泥築墻。 墻頭時出野花朵,辛苦細趁行人香。 紅塵欲暗日卓午,緑柳尙綰時靑陽。 急須小憩飢尙可,不妨夢罷炊黃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紅心驛:具體地址不詳,是一處驛站。
  • 茅檐:茅屋的屋檐。
  • 牛馬矢(shǐ):牛馬的糞便。「矢」同「屎」。
  • 卓午:正午。
  • 綰(wǎn):盤繞、繫結。
  • 青陽:春天。
  • 炊黃粱:煮小米飯。這裏用「黃粱夢」的典故,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慾望的破滅。

翻譯

小小的茅屋矮檐不過三尺,卻連綿五里那麼長,土牆是用牛馬的糞便混合着泥土修築而成。牆頭上時不時探出一些野生的花朵,它們奮力地綻放,仔細地將香氣散發出來,討好着過往的行人。

天色將近中午,路上的滾滾塵土幾乎要將日光遮蔽,路邊的綠柳還留戀般地環繞着尚顯溫暖的春天。匆忙趕路的人急切需要短暫歇息片刻,即便飢餓倒還能忍耐,此時不妨在這短暫休憩中做一場如夢如幻的夢吧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紅心驛的所見所感。開篇「茅檐三尺五里長,牛馬矢雜泥築牆」以質樸而又略帶粗糲的筆觸,勾勒出紅心驛簡陋破敗的景象,讓人對這個地方的貧苦有了直觀的感受。「牆頭時出野花朵,辛苦細趁行人香」則筆鋒一轉,牆頭上冒出的野花展現出了生命的頑強與美好,它們努力散發香氣,給這破敗之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也體現出一種在艱苦環境中依然追求美好的精神。

「紅塵欲暗日卓午,綠柳尚綰時青陽」,前半句描繪出旅途的風塵僕僕,後半句又以綠柳與春天相聯繫,傳達出時光流轉之感,在趕路的匆匆中夾雜着對美好景物的留戀。最後「急須小憩飢尚可,不妨夢罷炊黃梁」,既寫出了旅人疲憊時對休息的渴望,又透露出一種在困苦生活中自我慰藉、對現實無奈又憧憬美好幻想的複雜心境。整首詩語言平實卻蘊含深情,通過對平凡驛站的描寫,映射出人生的奔波與艱辛,有着深厚的生活氣息。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