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桂堂寂寂漏聲遲,一種秋懷兩地知。 羨爾女牛逢隔歲,為誰風露立多時。 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 判逐幽蘭共頽化,此生無分了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堂:桂木造的廳堂。
  • 寂寂:寂靜無聲的樣子。
  • 漏聲:古代用滴漏計時,指滴漏的聲音。
  • :緩慢。
  • 女牛:指牛郎星和織女星。
  • 判逐:決定跟隨。
  • 幽蘭:這裏指幽靜美好的事物。

翻譯

桂木廳堂寂靜無聲,滴漏聲緩慢,一種秋天的情懷兩地的人都知曉。羨慕那牛郎織女隔一年還能相逢,又是爲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很久。心如同蓮子常常飽含苦澀,憂愁好似春蠶吐絲般從未斷絕。決定跟隨那幽靜美好的事物一同衰敗消逝,這輩子沒有機會了結這相思之情了。

賞析

這首詩以秋景爲背景,抒發了深深的思念和愁苦之情。寂靜的桂堂和緩慢的漏聲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憂傷的氛圍。詩人羨慕牛郎織女的相逢,反襯出自己的孤單和思念。「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兩句,以極其形象的比喻表達內心的苦澀和綿綿不斷的憂愁。最後表達了對這段無法實現的相思的無奈和絕望,想要與美好事物一同消逝。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意境清幽哀怨,給人以強烈的情感共鳴。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