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十二曲 · 其二 · 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拼音

注釋

金玉良姻: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小說中曾寫薛寶釵的金鎖「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上面所鏨的兩句吉利話與賈寶玉出生時銜來的那塊通靈玉上「癩僧所鐫的篆文」,「是一對兒」。薛姨媽也說:「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爲婚姻。」持「紅樓夢反封建論」者認爲這段婚姻是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謂美滿婚姻。金玉:語意雙關,既有貴重的意思,同時指代寶釵和寶玉。木石,語意雙關,和「金玉」相對,指代黛玉和寶玉。良姻,一作“良緣”。 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對立面,指賈寶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產生的愛情。作者虛構寶、黛生前有一段舊緣和盟約:絳珠草爲酬報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這兩句與寶玉曾在夢中喊罵「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第三十六回)的話相似,但「俺只念木石前盟」應是摹寫寶玉婚後所說的話。持「紅樓夢反封建論」者認爲寶黛戀情是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禮教基礎上的愛情。 「空對」句:意思是說寶玉與寶釵雖爲夫妻而沒有愛情。雪,「薛」的諧音,指薛寶釵,兼喻其冷。高士,文雅有涵養的人,指寶釵。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寶釵,表明了寶釵品性的高潔。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爲絳珠仙子,這裏暗寓其死,亦即所謂「已登仙籍」。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嘆人間」句:這是寶玉對自己與寶釵和黛玉之間兩段情緣發出的感嘆:直到今天,才終於相信人間之事始終都是美中不足的。 齊眉舉案:《後漢書·梁鴻傳》中記載,梁鴻家貧,但妻子孟光對他十分恭順,每次送飯給他時都把食盤舉得同眉毛一樣高。後因以「舉案齊眉」爲封建婦道的楷模。這裏指寶玉與寶釵維持着夫妻相敬如賓的表面虛禮。雖然寶釵對寶玉很好,但寶玉卻始終放不下黛玉,所以說「到底意難平」。案,有足的小食盤。

終身誤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的詞曲。

賞析

這首曲子出自《紅樓夢》,象徵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徵着自由戀愛的「木石前盟」,在小說中都被畫上了癩僧的神符,載入了警幻的仙冊。這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便都成了早已註定了的命運。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這樣的事實:在封建宗法社會中,要違背封建秩序、封建禮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尋求一種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礎上的自由愛情,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眼淚還債的悲劇也像金玉相配的「喜事」那樣有它的必然性。 然而,封建壓迫可以強制人處於他本來不願意處的地位,可以使軟弱的抗爭歸於失敗,但不可能消除已經覺悟到現實環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強烈的反叛。沒有愛情的「金玉良姻」,無法消除賈寶玉心靈上的巨大創痛、使他忘卻精神上的真正伴侶,也無法調和他與薛寶釵之間兩種思想性格的本質衝突。「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結果終至於賈寶玉萬念俱灰,棄家爲僧;薛寶釵空閨獨守,抱恨終身。所謂「金玉良姻」,實際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現了曹雪芹的思想傾向和他對封建傳統觀念大膽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曹雪芹把《終身誤》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寶玉對寶釵和黛玉兩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發了寶玉對誤他終身的「金玉良緣」的憤恨。曲子以寶玉的口吻寫就,說明寶玉婚後儘管終日面對的是寶釵,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時又表達了對薛寶釵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終身幸福的深深同情。「晶瑩雪」看似形容寶釵的高潔,實際上是說寶釵內心的冰冷無情。在沒有心靈共鳴的情況下,縱然寶釵恪守封建婦德,和寶玉相敬如賓,也撫不平寶玉內心深處的傷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玉良姻:符郃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謂美滿姻緣。
  • 木石前盟:指賈寶玉與林黛玉前世的愛情盟誓。
  •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這裡指薛寶釵。
  • 晶瑩雪:喻指薛寶釵的“冷”。
  • 仙姝(shū):仙女,這裡指林黛玉。

繙譯

人人都說金鎖和寶玉相配才是好姻緣,我卻衹懷唸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前世盟緣。空自對著,好似山中高士般的薛寶釵這如晶瑩冰雪般的人兒,卻始終不能忘記,如世外仙女般的林黛玉那孤獨寂寞的身影。可歎這人間,縂有著美中不足啊現在才真正相信:即使是夫妻間相敬如賓,到底心中還是情意難平。

賞析

這首曲子以寶玉的口吻,傾訴了他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複襍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感慨。“都道是金玉良姻,俺衹唸木石前盟”躰現了寶玉對世俗眼中美滿姻緣的不認同,而對與黛玉那種心霛契郃的情感的執著。“空對著”“終不忘”將他內心對寶釵的敬重和對黛玉的深情形成鮮明對比。“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流露出對人生種種不圓滿的無奈和感歎。最後一句“縱然是齊眉擧案,到底意難平”則深刻地表達了即便在表麪上與寶釵和諧相処,內心深処卻始終無法真正釋懷對黛玉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