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同舘諸子一百韻

· 張英
疇昔京華春,旅食再經歲。 幸有同心人,天涯比昆弟。 河隄草放青,城隂栁含翠。 垂鞭陌上逢,與爾交初締。 千官綵仗齊,五色宫雲麗。 天子方愛才,鄒枚重陪侍。 簡此十五人,筆札許同賜。 傳呼出玉堦,走馬來丹地。 名譽起公卿,諸王及勲衞。 長安爭欲識,官街擁千騎。 從此金門路,出入並銜轡。 高槐散清隂,同摩古碑字。 聯裾御道行,對席秋堂試。 馬銜庭草嘶,鳥語稀人吏。 有時各垂簾,一編探微義。 有時登堂上,琅琅聽羣議。 御河流向東,徃復恣游戲。 酬和同心言,襲人如蘭蕙。 一日不相見,三秋良不啻。 佳辰多好懷,攜手慈仁寺。 松影如深林,松風吹客醉。 一月數來遊,蒼蘚捫殘碣。 城東有清池,錦鱗躍芳砌。 南望圜丘宫,蒼柯正隂翳。 相将此地逰,五月雨初霽。 人在水邊樓,馬向垂楊繫。 最憶禁城西,此景時無二。 逶迤白玉橋,長虹落天際。 鴛瓦碧琉璃,百尺如飛墜。 寳幄間珠宫,烟林共深邃。 戚里夜歌鐘,天風落輕吹。 千畝太液池,曲曲皆荷芰。 數峰不在髙,巗壑蒼逾媚。 古松近十圍,羅列森衆卉。 樓觀水中央,蓬萊堪髣髴。 環之以朱門,指㸃王侯第。 吾儕讀書暇,數日時一至。 烟水菰蒲間,相期滌塵累。 我至為君留,君來為我遲。 下馬飲荷香,凉風入羅袂。 追隨分餘歡,亦復同勞勩。 驅馬未平明,擊柝門猶閉。 星光月影中,相對發長喟。 風雪迴平沙,掩面傷目眥。 逢君各相問,昨夜寒甚厲。 十月猶單裳,無裘可言敝。 方朔恒苦饑,朝來飯也未。 同是旅食人,驚心説珠桂。 嗟予尤苦辛,蕭然託髙寄。 玉堂廡下炊,岑寂不言瘁。 吾兄躭清賞,中宵持襆被。 與予共燈火,短檠各幽致。 高吟步庭除,月落猶未寐。 豈不惜勤劬,落落腴道味。 瀛洲五雲堂,時時發詩思。 諸子皆至性,膠漆相投契。 繆子磊落人,雄才冠時輩。 披瀝皆素心,好我獨真摰。 安仁稱益友,食牛氣彌鋭。 霜蹄蹋秋晨,槖槖驚人睡。 史子真天人,癯骨有竒慧。 落筆妙天下,蘭亭得其勢。 夏子雅懷抱,道氣日醇粹。 讀書常比鄰,纒綿入微細。 丁子氣如蘭,簡澹寡營慮。 獨贏繡閣歡,宫花插寳髻。 㓜輿與仲舒,湛湛見深器。 人澹竟如菊,二子差可擬。 照隣富才思,挹之多靜氣。 能讀等身書,沈摰時無比。 楊子澹蕩人,清風餘秀惠。 草書學右軍,軒翔入三昧。 儲子曠世才,思敏力復毅。 晨昏相追隨,歡不減棠棣。 大令神骨清,天廟琳琅貴。 劉子何亭亭,孝威名不愧。 二君年最少,才思獨雄肆。 唐子方抱恙,蚤歸食鮮荔。 徘徊十五人,倐忽成十四。 閔予遭多故,老親遂不諱。 逰子腸寸斷,中心自煎沸。 諸子為我啼,再拜皆出涕。 各賦薤露歌,悲惻復周緻。 哀哀逰子情,懇懇故人意。 路白冰稜高,麻衣兩行淚。 諸子送客行,闗山共迢逓。 吁嗟遂成别,人生無根蒂。 長路多艱虞,風濤日驚悸。 逰子歸故鄉,入室如聞愾。 悲迷草土間,無復憶人事。 故國兩經秋,夢與諸子值。 綿綿夢中言,耿耿猶能記。 歴歴思舊逰,惘惘不能置。 嗟予昔有言,珍重此把臂。 今時不為歡,聚首良不易。 不謂此語䜟,轉與予相類。 浩然發長歌,願言告同志。 努力報清時,勲業予翹企。
拼音

張英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復,號樂圃。康熙六年進士,由編修累官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歷任《國史》、《一統志》、《淵鑑類函》、《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充會試正考官。爲官敬慎,卒諡文端。有《恆產瑣言》、《篤素堂詩文集》等。 ► 24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