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淫:過多,過甚,這裏形容雨下得很大。
- 亂鈴聲:唐玄宗入蜀途中,在雨中聽到鈴聲,與《雨霖鈴》曲有關,表明當時環境的悽亂。
- 沾襟:淚水浸溼衣襟。
- 李覯(gòu):字泰伯,號盱江先生 ,北宋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翻譯
蜀道高聳入天,夜雨下個不停,在那雜亂的鈴聲中,唐玄宗淚水更是不斷浸溼衣裳。然而在當時,還有衆多的將士在軍中戰死,可惜的是,君王對此卻絲毫沒有觸動內心 。
賞析
這首詩以獨特的視角批判了唐玄宗。前兩句描繪出一幅悽風苦雨的蜀道圖,通過「蜀道如天」極言蜀道之艱險,「夜雨淫」增添陰森淒涼之感,「亂鈴聲」和「倍沾襟」細膩刻畫了玄宗在流亡途中的痛苦與哀傷。後兩句筆鋒一轉,將將士們在軍中死亡的殘酷現實與君王的「不動心」形成強烈反差,諷刺了唐玄宗只顧自己失去寵妃的悲傷,卻對爲其賣命、戰死沙場的將士冷漠無情。詩人通過敘事寫景來暗藏批判,對封建君王在國難面前的自私與薄情揭露得入木三分,詩歌雖短小,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李覯
宋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宋仁宗慶暦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文正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盱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從學者常數百人,世稱「盱江先生」。宋仁宗皇祐初,由范文正薦爲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説書、權同管勾太學。嘉祐四年(西元一〇五九年)卒,年五十一。盱江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斥釋道二教,重農業生產。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盱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盱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巻四百三十二·〈儒林列傳·李覯傳〉》。
► 3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