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卜(bǔ)良宵:選擇美好的夜晚。「卜」有挑選、選擇的意思 。
- **珥(ěr)貂:原指侍中、常侍之冠,這裏借指高官。珥,插;貂,貂尾,是古代官員帽子上的裝飾。
- **玉繩:星名,位於北斗星附近。
- **銀箭:指漏壺上的箭標,古代計時器漏壺用以指示時間刻度的部件。這裏指代時間。
- **漏迢迢:漏聲悠長,形容時間在緩慢流逝。漏,古代計時的器具。迢迢,表示時間久長。
- **大白:大酒杯。
- **判醉:決心醉酒,豁出去喝醉。判,甘願、決然。
- **促駕:催促車馬起行。
- ****鳴騶(zōu)**:指顯貴出行時前導吆喝開路的騎卒。騶,古代養馬駕車的官,也指騎馬的侍從。
翻譯
在華麗的廳堂中舉辦盛大的宴會,挑選了這美好的夜晚。赴宴的賓客大多都是高官顯貴。天空中玉繩星隨着時間轉動,星星稀疏錯落;微風中傳來漏壺悠長的滴水聲,時間在緩緩流逝。大家接連舉起大酒杯,決心一醉方休。可是醉飲正酣時,又聽到催促車馬起行的聲音,原來是要趕去上早朝。等到月落烏啼,賓客散盡後,那衣服上殘留的香氣,好多天都還沒有消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次豪華夜宴的場景,通過夜宴的過程,展現出奢華的場面與歡樂的氛圍。開篇點明設宴的豪華場所和參加宴會的尊貴賓客。頷聯通過對夜空星象和漏聲的描寫,不僅展現夜漸深沉,也巧妙傳遞出時間的緩慢流逝,宴會持續之久。頸聯刻畫了宴會上衆人盡情飲酒的豪爽姿態以及突然被催促上朝的倉促,這一「醉」一「促」,形成了狂歡與緊迫的鮮明對比,暗示了官場生活的複雜難測。尾聯「月落烏啼人散後,衣香數日未能銷 」,以景語收束,餘韻悠長。月落烏啼暗示夜宴結束、人去樓空,而「衣香數日未能銷」,從側面烘托出宴會場面的奢華,宴會的難忘,給讀者留下無限餘味。整體來說,這首詩用詞華麗,富有表現力,在細膩的場景描繪中蘊含着對官場生活的複雜情感。

楊億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爲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尚氣節,重交遊,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嫺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後進。爲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諡文。主修《冊府元龜》,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浦城遺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萃要》等。
► 510篇诗文
楊億的其他作品
- 《 七夕 》 —— [ 宋 ] 楊億
- 《 太常樂章三十首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饗太廟奏理安曲迎神 》 —— [ 宋 ] 楊億
- 《 奉和翰林諸公賀閣長李公領銀臺之什 》 —— [ 宋 ] 楊億
- 《 太常樂章三十首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饗太廟奏理安曲迎神 》 —— [ 宋 ] 楊億
- 《 白蓮 》 —— [ 宋 ] 楊億
- 《 表弟李宗元知桂州陽朔縣 》 —— [ 宋 ] 楊億
- 《 太常樂章三十首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饗太廟奏理安曲迎神 》 —— [ 宋 ] 楊億
- 《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九皇帝御樓奏隆安之曲 》 —— [ 宋 ] 楊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