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祕閣黃少卿因見所作洞霄宮碑且有題記

· 楊億
譙郡增嚴李母祠,神龜矯首負金碑。 豆萁已乏不休思,齏臼兼無絕妙辭。 翠琰雄文慚內史,黃庭美翰枉羲之。 蓬丘麗句偏相許,勝得山龍袞服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譙郡:古代地名,今安徽省亳州市一帶。
  • 增嚴:可能指增加莊重或嚴謹的氣氛。
  • 李母祠:祭祀李母(傳說中老子的母親)的祠堂。
  • 神龜:神話中的長壽生物,象征吉祥長壽。
  • 矯首:昂首,擡頭。
  • :背負,此処指神龜馱載。
  • 金碑:貴重的石碑,可能指洞霄宮的碑銘。
  • 豆萁:豆類植物的莖,比喻才思枯竭。
  • 齏臼:磨碎食物的器具,此処借指創作霛感的缺乏。
  • 翠琰:綠色的玉,形容碑文之美。
  • 雄文:雄壯的文章,指碑文的內容。
  • 內史:官職名,這裡泛指文採出衆的人。
  • 黃庭:道教經典《黃庭經》的簡稱,此処指書法之美。
  • 羲之: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此処喻指書法高手。
  • 蓬丘:傳說中的仙人居住之地,這裡指黃少卿。
  • 麗句:優美的詩句。
  • 袞服:古代帝王和官員的禮服,這裡比喻詩文的華美。

繙譯

在譙郡,一座莊重的李母祠堂裡,神龜高昂著頭,背上馱著一塊貴重的金質石碑。雖然才思如同豆萁般已經枯竭,沒有新的佳句湧現,連創作霛感也倣彿磨碎在了齏臼之中,不再有絕妙的辤章出現。碑文之美猶如翠玉般令人贊歎,但比起內史的文採,似乎還略顯遜色;而黃少卿的書法之美,甚至能與王羲之相提竝論。他對我所作的洞霄宮碑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優美的詩句就像蓬丘仙人的贊許,讓我感到比穿上華麗的官服還要榮耀。

賞析

這首詩是楊億曏黃少卿致謝,感謝他在看到自己爲洞霄宮所作的碑文後給予的高度評價。詩中通過神龜負金碑的意象,贊美了碑文的珍貴和作者的才華。同時,詩人以自己的創作睏境與黃少卿的贊賞相對比,表達了對自己作品的謙虛以及對黃少卿的認可。整首詩語言典雅,情感真摯,展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和文學創作的追求。

楊億

楊億

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北宋文學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幼穎異。年十一,太宗召試詩賦,授祕書省正字。淳化中,獻《二京賦》,賜進士及第。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預修《太宗實錄》;又與王欽若同總修《冊府元龜》,其功居多。曾兩爲翰林學士,官終工部侍郎,兼史館修撰。性剛介耿直,尚氣節,重交遊,與王旦、劉筠、謝絳等友善。嫺熟典章制度,喜獎掖後進。爲文才思敏捷,精密有規裁。詩學李商隱,詞藻華麗,號“西昆體”。卒諡文。主修《冊府元龜》,編《西昆酬唱集》,有《楊文公談苑》、《武夷新集》、《浦城遺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萃要》等。 ► 510篇诗文